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9610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2.015
吴海波,王江,李军辉
WU Haibo, WANG Jiang, LI Junhui
摘要:
地震属性分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但地震单属性储层预测多解性强,尤其对多物源、 相变快、多期次火山活动、岩石成分较复杂的断陷盆地,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 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分区 域的地震多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将研究区按沉积特征划分为不同区域, 然后对不同区域分别统计地震多属性与储层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线性拟合,最终将各区域拟合结果综合为 全区储层预测结果。 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储层预测中,利用 164 口井目的层砂地比数据及优选 的 7 种地震属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进行全区拟合,其相关系数仅为 0.52;采用基于沉积特征分区域地 震多属性融合技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并将其综合为全区储层预测结果,其相关系数达 0.85,且储层预测 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及沉积规律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1] 张德林.地震资料油气显示研究原理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5-25. [2] 陈遵德.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22. [3] 倪逸.储层油气预测中地震属性优选问题探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6):614-626. [4] 宁维琪,韩宏伟.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联合优化新算法[J].石油物探,2004,43(2):118-122. [5] 孙万军.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在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5):586-588. [6] 季敏,王尚旭,陈双全.地震属性优选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2):183-187. [7] 陈学海,卢双舫,薛海涛,等.地震属性技术在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侏罗系泥岩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1,16(2):67-71. [8] 李敬生.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3):326-332. [9]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丰,等.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J].地质科学,2007,42(1):147-159. [10] 吴河勇,李子顺,冯子辉,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增刊1):1-6. [11] 刘文岭,牛彦良,李刚,等.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J].石油物探,2002,41(1):100-106. [12] 陈方鸿,王树平,李志政.三维可视化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73-75. [13] 李军辉,卢双舫,蒙启安,等.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典型砂体的特征分析[J].地质学报,2010,84(10):1495-1501.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5]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6]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7]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8]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9]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10]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1]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2]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13]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14] | 王新杰.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61-168. |
[15]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