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6): 889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6.012
何映颉1,2,杨洋1,2,张廷山1,2,伍坤宇1,3
He Yingjie 1,2, Yang Yang 1,2, Zhang Tingshan 1,2, Wu Kunyu 1,3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层状孔隙对甲烷的微观吸附机理,利用分子模拟软件构建了石墨狭缝模型来表征有机质层状孔隙,并运用巨正则蒙特卡罗、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等方法模拟了扬子板块早古生代页岩储层在埋深为2~4 km 的条件下,石墨狭缝对甲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狭缝对甲烷的吸附是物理吸附;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其吸附量呈现出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当页岩气藏埋深为2~4 km 时,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层状孔隙对甲烷的吸附量缓慢增加,并且在埋深为4 km 时达到最大,因此4 km 为页岩气最优埋深;甲烷沿石墨狭缝壁法线方向出现明显的吸附分层现象,其相对密度呈对称分布的趋势,而且随埋深的增加而有所减小;甲烷的自扩散系数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与吸附热及吸附量的变化原因一致。
[1] | 张天择, 王红军, 张良杰, 张文起, 谢明贤, 雷明, 郭强, 张雪锐. 射线域弹性阻抗反演在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56-65. |
[2]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3]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4]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5] | 郭海峰, 肖坤叶,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17-126. |
[6] | 吕栋梁, 杨健,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45-159. |
[7] | 闫建平, 罗静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唐洪明, 胡钦红. 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模式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60-71. |
[8] | 王昌进, 张赛, 徐静磊. 基于渗透率修正因子的气体有效扩散系数分形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62-168. |
[9]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10] | 杨凡凡, 姚宗全, 杨帆, 德勒恰提·加娜塔依, 张磊, 曹天儒.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岩石物理相[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99-108. |
[11]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12] | 任杰.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9-137. |
[13] | 程辉, 王付勇, 宰芸, 周树勋. 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22-132. |
[14] | 陈明江, 程亮, 陆涛. Ahdeb油田Khasib油藏孔隙结构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33-143. |
[15] | 郑玉飞, 李翔, 徐景亮, 郑伟杰, 于萌. 储层非均质性对自生CO2调驱效果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22-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