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3): 11111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4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
LI Hua,LIU Shuangqi,ZHU Shaopeng
摘要:
影响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的因素众多,且某些因素的取值存在不确定性,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些因素,对气井及凝析气井无阻流量的确定非常重要。研究引入了基于正交试验的产能参数分析方法,分析并筛选了不易确定的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还分析了各因素对产能影响的权重,为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评价的客观化和全面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1] 方义生,刘合年,罗凯.关于气井产能、气田稳产特征和气驱开采潜力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4):399-405. [2] 赵超斌.气井平均产能综合评价[J].油气井测试,2008,17(4):16-18. [3] 许玲,陈德民,赖枫鹏.气井新井产能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油气井测试,2008,17(3):12-14. [4] 李国锋,李海涛,王文清,等.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18-21. [5] 荣杰,唐小林,张建忠,等.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在轮古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8):235-237. [6] 陈元千.确定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简单方法[J].天然气工业,1987,7(1):59-63. [7] 赵冀,朱楠松,薛国勤,等.一个计算凝析气井产能的经验公式[J].河南石油,1999,(3):20-21. [8] 许进进,李治平,赖枫鹏,等.一点法试井资料处理新方法[J].油气井测试,2006,15(4):20-21. [9] 胥洪成,陈建军,万玉金,等.一点法产能方程在气藏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3):454-456. [10] 常兆光,王清河,宋岱才,等.随机数据处理方法[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220-226. |
[1]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2]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3]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4] | 史卜庆, 丁梁波, 马宏霞, 孙辉, 张颖, 许小勇, 王红平, 范国章. 东非海域大型深水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0-17. |
[5] | 夏明军, 邵新军, 杨桦, 王忠生, 李之宇, 张超前, 原瑞娥, 法贵方. 海外岩性油气藏储量分类分级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37-44. |
[6] | 李恒萱, 温志新, 宋成鹏, 刘祚冬, 季天愚, 沈一平, 耿珂. 塞内加尔盆地演化过程与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45-53. |
[7]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8] | 刘计国, 周鸿璞,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82-91. |
[9] | 孙辉, 范国章, 王红平, 丁梁波, 左国平, 马宏霞, 庞旭, 许小勇. 东非鲁伍马盆地中始新统深水沉积特征及层序界面识别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06-116. |
[10] | 洪国良, 王红军, 祝厚勤, 白振华, 王雯雯. 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块中新统Gumai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38-146. |
[11] |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81-91. |
[12] | 覃建华, 王建国, 李思远, 李胜, 窦智, 彭仕宓.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29-36. |
[13] | 李国欣, 石亚军,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认识新进展及重要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 |
[14] | 闫建平, 罗静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唐洪明, 胡钦红. 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模式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60-71. |
[15]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