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11211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21
吕栋梁1,唐海1,吕渐江1,马小明2,余贝贝2,汪全林1
LV Dongliang1, TANG Hai1, LV Jianjiang1, MA Xiaoming2, YU Beibei2, WANG Quanlin1
摘要:
随着气井生产的进行,地层中存在的可动水会不断在井底聚集,造成气井生产水气比上升,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和产能,并影响整个气田的储量评估及开发方案的实施。从气井拟稳定流动状态产能方程出发,利用气、水相渗曲线与生产水气比的关系,结合等效表皮系数对不同生产水气比时的产能方程进行修正,从而获得了产水气井的产能方程。实例计算表明,修正后的产能方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1] 李治平,万怡妏,张喜亭.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评价新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7,27(4):85-87. [2] 李晓平,李允.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4,24(2):76-78. [3] 郝玉鸿,李治平.地层产水影响气井产能的定量分析[J].油气井测试,1998,7(4):11-13. [4] 刘建仪,郭平,李士伦,等.反凝析污染对凝析气井伤害的实验评价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1,21(5):67-69. [5] 雷茹,任晓娟.低渗透砂岩气藏水锁伤害方式对比实验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3):124-127. [6]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等.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综合研究[J].岩性油气藏. 2009,21(3):111-113. [7] 郭康良,郭旗,程时清,等.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1):120-123. [8] 杨正文.平落坝气田须二段气藏气井伤害评价[J].天然气工业,1998,18(2):79-80. [9] 赵粉霞,吴正,秦通社.长庆靖边气田产水气井开采技术措施[J].天然气工业,2005,25(2):116-118. [10] 李士伦.天然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17-122. [11] 黄小亮,唐海,杨再勇,等.产水气井的产能确定方法[J].油气井测试,2008,17(3):15-19. [12] 吕栋梁,唐海,黄小亮,等.不同气水比条件下气井液相伤害程度确定[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33(1):51-53. |
[1]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2] | 朱彪, 邹妞妞,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47-158. |
[3]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4]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5] | 杨博伟, 石万忠,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45-58. |
[6]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7] | 冯明友, 高瑞琪, 王兴志, 徐亮, 赵金, 刘小洪, 尚俊鑫. 川西南宝兴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一段白云岩储层充填序列及流体指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20. |
[8]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储层敏感性[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59-168. |
[9]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10] | 曾治平, 柳忠泉, 赵乐强, 李艳丽, 王超, 高平.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25-35. |
[11]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12] | 吕正祥, 廖哲渊, 李岳峰, 宋修章, 李响, 何文军, 黄立良, 卿元华.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云质岩储层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26-37. |
[13] | 张凤奇, 李宜浓, 罗菊兰, 任小锋, 张兰馨, 张芥瑜.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50-62. |
[14] | 杨帆, 卞保力, 刘慧颖, 姚宗全, 尤新才, 刘海磊, 卫延召. 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63-72. |
[15] | 王茂桢, 吴奎, 郭涛, 惠冠洲, 郝轶伟. 辽东凹陷东南缘古近系沙二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6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