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3): 1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3.001
• 学科前缘 • 下一篇
刘迪仁1,2,夏培1,2,万文春1,2,闫林辉1,2,赵建武3
LIU Diren 1,2, XIA Pei 1,2, WANG enchun 1,2, YAN Linhui 1,2, ZHAO Jianwu3
摘要:
由于水平井的测井环境完全不同于直井,因此直井中所建立的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模型、解释方法以及特征规律不适用于水平井。 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与裂缝孔隙度、裂缝中流体电阻率、基岩电阻率、裂缝倾角以及泥浆侵入半径等的关系作了正演计算与分析,并总结了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变化规律。 该研究成果对水平井中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测井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Sibbit A M,Faivre O. The dual laterolog response in fractured rock[C]. SPWLA 26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Dallas,Texas,1985:17-20. [2] Pezard P A,Anderson R N.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formation anisotropy and tectonic context [C]. SPWLA 31st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Lafayette,Louisiana,1990:24-27. [3] 李善军,肖承文,汪涵明,等.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学模型及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1996,39(6):845-852. [4] 汪涵明,张庚骥,李善军,等.单一倾斜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J].石油大学学报,1995,19(6): 12-24. [5] 史謌,何涛.用正演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双侧向测井对裂缝的响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2):359-363. [6] 邓少贵.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31(6):846-850. [7] 张庚骥.电法测井[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113-119. |
[1] | 刘永立, 李国蓉, 何钊, 田家奇, 李肖肖. 塔北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台缘带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80-91. |
[2] | 刘阳平, 吴博然, 于忠良, 余成林, 王立鑫, 尹艳树. 辫状河砂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重构技术——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59-170. |
[3]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4] | 常少英, 刘玲利, 崔钰瑶, 王锋, 宋明星, 穆晓亮. 浅水三角洲薄砂层地震沉积表征技术——以准噶尔盆地芳草湖地区清水河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39-147. |
[5] | 冯雪, 高胜利, 刘永涛, 王秀珍.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前积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48-58. |
[6] | 田晓平, 张汶, 周连德, 沈孝秀, 郭维. 南堡凹陷二号断裂带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93-101. |
[7] | 刘化清, 冯明, 郭精义, 潘树新, 李海亮, 洪忠, 梁苏娟, 刘彩燕, 徐云泽. 坳陷湖盆斜坡区深水重力流水道地震响应及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LHP地区嫩江组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12. |
[8] | 任梦怡, 江青春, 刘震, 卢朝进.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层序结构及其构造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93-103. |
[9] | 芮志锋, 林畅松, 杜家元, 丁琳, 李潇. 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意义——以惠州凹陷珠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96-105. |
[10] | 刘化清, 苏明军, 倪长宽, 洪忠, 崔向丽, 胡凯峰, 李政阳, 毛俊丽. 薄砂体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1-11. |
[11] | 刘振峰. 油气地震地质模型述评[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9-29. |
[12] | 张闻亭,潘树新,刘震华,张丽萍,李伟,王巍. 地震沉积学在坳陷湖盆滩坝砂体预测中的应用———以酒西盆地Y区块间泉子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6): 109-116. |
[13] | 张京思,揣媛媛,边立恩. 正演模拟技术在渤海油田 X 井区砂体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27-132. |
[14] | 付 广, 宿碧霖, 历 娜. 一种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1-106. |
[15] | 康海涛,王宏语,樊太亮,赵家强,王凯杰,杨 超 .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层序地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30-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