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玲1,周华东1,李志萱1,陈莹莹1,毕玉帅1,王磊2
DONG Fengling1, ZHOU Huadong1, LI Zhixuan1, CHEN Yingying1, BI Yushuai1, WANG Lei2
摘要:
濮城油田卫42 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 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 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构造高部位型、注采不完善型和透镜状砂体型。针对油藏地 质特点和剩余油的不同类型,开展了滚动扩边、层段重新组合以及调整注采井距和井网密度等油藏工程 研究。实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的井网优化和井网加密等措施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
[1] 王道富,付金华,雷启鸿,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岩性油气藏,2007,19(3):126-130. [2] 江怀友,李治平,钟太贤,等.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J].特种油气藏,2009,16(4):13-17. [3] 金毓荪,隋新光,袁庆峰,等.陆相油藏开发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68-270 [4]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岩性油气藏,2007,19(1):1-8. [5] 赵应成,王天琦,田光荣,等.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1):21-26. [6] 朱维耀,孙玉凯,王世虎,等.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52-160. [7] 孙焕泉,杨勇.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以胜利油田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71-196.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3]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4] | 曾旭, 卞从胜, 沈瑞, 周可佳, 刘伟, 周素彦, 汪晓鸾.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40-50. |
[5] | 郑彬, 董翱, 张源智, 张毅, 苏珊, 张士超, 樊津津, 骆垠山.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压力建场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59-67. |
[6] | 邓美玲, 王宁, 李新琦, 陈容涛, 刘岩, 徐耀辉. 渤海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49-62. |
[7]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8] |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45-53. |
[9] | 王涛, 张生银, 魏璞, 李俊飞, 郭晖, 张顺存. 沸石类矿物成因及其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75-186. |
[10] | 何贤, 闫建平, 王敏, 王军, 耿斌, 李志鹏, 钟光海, 张瑞湘.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与采油产能关系——以东营凹陷南坡F154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06-117. |
[11]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2] | 王乔, 宋立新,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02-113. |
[13]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14] | 杜江民, 龙鹏宇,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10. |
[15] | 尹兴平, 蒋裕强, 付永红, 张雪梅, 雷治安, 陈超, 张海杰. 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4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