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5): 768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5.013
张猛刚1,洪忠1,窦玉坛1,崔晓杰2
ZHANG Menggang1, HONG Zhong1, DOU Yutan1, CUI Xiaojie2
摘要:
地震波通过含气层时高频能量将发生明显衰减,利用地震波高频能量的衰减可预测含气层。首先对 比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广义S 变换和匹配追踪分解等4 种时频分析方法,证实了匹配追踪分解 时频分析具有较高的时间域分辨率和频率域分辨率;其次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了地震波通过含气层时具有 高频衰减的特征及高频衰减梯度方法可反映高频能量衰减;最后运用匹配追踪分解法对苏里格气田西部 一块三维地震工区进行了时频分析,并应用高频衰减属性进行了含气性检测。其预测结果与钻井的含气 性符合率较高,证明该含气性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1] 卢涛,李文厚,杨勇.苏里格气田盒8 气藏的砂体展布特征[J].矿物岩石,2006,26(2):100-105. [2] 刘建新,雍学善,吴会良,等.苏里格气田盒8 段地震多技术储层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2):80-83. [3] 于建国,韩文功,刘力辉,等.分频反演方法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2):193-197. [4] 季玉新,刘春园,陈冬,等.分频反演方法及其在塔河A 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38-42. [5] 刘彦君,国洪伟,马朋善,等.地震数据体的频率信息在岩性预测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孤店地区泉四段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2):266-271. [6] 黄捍东,张如伟,郭迎春.地震信号的小波分频处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3):87-91. [7] 郭刚明,时立彩,高生军,等.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2003,42(2):237-239. [8] 周路,李新豫,吾许克,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断层地层圈闭识别中的应用———以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5):894-900. [9] 蔡刚,黄玉,姚清洲,等.储层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Q 三维工区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6):972-976. [10] 文钢锋,王智,韩军,等.地质模型反演预测隐蔽油气藏[J].岩性油气藏,2009,21(1):94-98. [11] 张永刚.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石油物探,2002,41(4):385-390. [12] 王西文,石兰亭,雍学善,等.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3):80-88. |
[1]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2] | 杨润泽, 赵贤正, 刘海涛, 李宏军, 赵长毅, 蒲秀刚.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和源下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10-125. |
[3] | 韩云浩, 姜振学, 张志遥, 朱光有. 含油气盆地超高油气柱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25-135. |
[4] | 耿涛, 毛小平, 王昊宸, 范晓杰, 吴冲龙. 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67-78. |
[5] | 李传亮, 朱苏阳, 刘东华. 盖层封堵油气的机理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2-19. |
[6] | 李国玉,陈启林,白云来,廖建波. 再论海相沉积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1-7. |
[7] | 付广,刘桐汐,史集建,李云飞,杨丽峰. 方正断陷源盖空间匹配关系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9-14. |
[8] | 高长海,彭浦,李本琼. 不整合类型及其控油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6): 1-7. |
[9] | 付广,周亮,安立刚.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与油气聚集———以南堡凹陷东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8-12. |
[10] |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吴陈君,郭力军.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61-66. |
[11] | 张莹. 伸展褶皱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16-20. |
[12] | 赵小强,万友利,易超,张世懋,贺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 段沉积相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4): 94-99. |
[13] | 李士春,冯朝荣,殷世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2): 79-83. |
[14] | 高长海,查明.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与油气运聚[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1): 37-42. |
[15] | 郑荣才,胡诚,董霞. 辽西凹陷古潜山内幕结构与成藏条件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4): 1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