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6): 252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6.005
杨杰
YANG Jie
摘要: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 射线衍射、压汞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延安地区长 4+5 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地区长4+5 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 长石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6.0%~10.0% 和0.2~2.0 mD,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 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长石和浊沸石溶孔;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其次为小孔中细喉型和细孔微细 喉型;压实作用及绿泥石、方解石和浊沸石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在一定 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该研究成果为延安地区长4+5 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 依据。
[1] 刁帆,文志刚.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长组长4+52 储层特 征及综合评价[J].岩性油气藏,2011,23(2):53-58. [2] 白玉彬,赵靖舟,罗静兰,等.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6 油藏 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6):594-596. [3] 赵靖舟.非常规油气有关概念、分类及资源潜力[J].天然气地球 科学,2012,23(3):393-406. [4] 国家能源局.SY/T 6832—2011 致密砂岩气地质评价方法[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5] 赵靖舟,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 —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 [6] 谢庆邦,贺静.陕甘宁盆地南部延长组低渗砂岩储层评价[J].天 然气工业,1994,14(3):16-19. [7] 朱国华.陕甘宁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系延长统低渗透砂体和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J].沉积学报,1985,3(2):1-20. [8] 柳益群,李文厚.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 岩特点及孔隙演化[J].沉积学报,1996,14(3):87-96. [9] 罗静兰,张晓莉,张云翔,等.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 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1,19(4):541-547. [10] 田建锋,陈振林,杨友运.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 机理[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4):49-54. [11] 杨晓萍,裘怿楠.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 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沉积学报,2002,20(4):628-632. [12] 于雷,陈建文,金绍臣,等.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长 3 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12,24(6):49-53. [13] 严云奎,于波,崔智林,等.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4+5 储 层砂岩成岩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3):8-12. [14] 李克永,李文厚,陈全红,等.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延长组 浊沸石分布与油藏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23-28. [15] 杨晓萍,赵文智,邹才能,等.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 形成与分布[J].石油学报,2007,28(4):57-61. [16] 朱如凯,邹才能,张鼐,等.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成岩流体演化与 致密成因机理—— —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J].中 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9,39(3):327-339.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3] | 王义凤, 田继先,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49-159. |
[4] | 黄向胜, 闫琢玉,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67-76. |
[5]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6]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7]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8]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9] | 杨海波, 冯德浩,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6-166. |
[10] | 魏成林, 张凤奇,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67-177. |
[11]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12]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13]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14]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15]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