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3): 1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3.001
• 专家论坛 • 下一篇
侯加根1,唐颖1,刘钰铭1,杨勇2,王少飞2
摘要: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区,对其储层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过程历来多有研究且存在争议。 利用岩心实验及分析资料,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地质特征,从沉积和成岩 2 个方面阐述了储层物性差异,并指出强压实、铁方解石交代和硅质胶结等作用是导致该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在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明确了分流河道砂体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主要的优质储层,并建立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的 4 种垂向组合模式和 3 种侧向接触模式。
[1] 何顺利,兰朝利,门成全.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新型辫状河沉积模式[J].石油学报,2005,26(6):25-29. [2] 刘建新,雍学善,吴会良.苏里格气田盒8 段地震多技术储层沉积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2):80-83. [3] 文华国,郑荣才,高红灿,等.苏里格气田苏6 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 段沉积相特征[J].沉积学报,2007,25(1):90-98. [4] 李文厚,魏红红,赵虹,等.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4):335-340. [5] 白振华,詹燕涛,王赢,等.苏里格气田苏14 井区盒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25(1):56-62. [6]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6,8(1):53-62. [7] 王秀平,牟传龙.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 段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4):678-689. [8] 王伟力,高海仁.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致密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13,25(6):71-77. [9] 刘成林,朱筱敏,曾庆猛.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J].天然气工业,2006,25(11):1-3. [10] 杨勇,达世攀,徐晓蓉.苏里格气田盒8 段储层孔隙结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4(4): 50-52. [11] 李海燕,彭仕宓.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J].石油学报,2007,28(3):100-104. [12] 李会军,吴泰然,马宗晋,等.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24(8):12-16. [13] 杨斌虎,刘小,罗静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4):333-339. [14] 何东博,贾爱林,田昌炳,等.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69-71. [15] 杨仁超,王秀平,樊爱萍,等.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J].沉积学报,2012,30(1):111-119. [16] 魏红红,李文厚,屈红军,等.苏里格庙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55-59. [17] Nelson P H. Pore-throat sizes in sandstones,tight sandstones,and shales[J].AAPG Bulletin,2009,93(3):329-340. [18] Shanley K W,Cluff R M,Robinson J W. Factors controlling prolific gas production from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J]. AAPG Bulletin,2004,88(8):1083-1121. [19] 范玲玲,宋荣彩,金文辉,等.鄂尔多斯盆地苏西X 井区盒8 段砂体发育模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24(4):29-33. |
[1] | 肖博雅.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35-148. |
[2] | 王义凤, 田继先,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49-159. |
[3]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4] | 周洪锋, 吴海红,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85-97. |
[5] | 田亚, 李军辉,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36-146. |
[6] | 朱康乐, 高岗,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46-157. |
[7] | 李二庭, 米巨磊, 张宇, 潘越扬, 迪丽达尔·肉孜, 王海静, 高秀伟.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88-97. |
[8] | 郭谨豪, 胡国艺, 何坤, 米敬奎, 田连杰, 贺飞, 郭楚媛, 卢梦蝶. 川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39-152. |
[9] | 徐壮, 石万忠,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31-46. |
[10] | 邓美玲, 王宁, 李新琦, 陈容涛, 刘岩, 徐耀辉. 渤海莱州湾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49-62. |
[11] | 何春丰, 张翔, 田景春, 夏永涛, 杨燕茹, 陈杰, 王鑫宇.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薄砂体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20-131. |
[12] | 魏新, 唐建云, 宋红霞, 陈玉宝.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92-100. |
[13] | 王登, 周豹, 冷双梁, 温雅茹, 刘海, 张小波, 余江浩, 陈威. 鄂西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52-62. |
[14] | 张小琴, 李威, 王飞龙, 王宁, 徐耀辉, 刘岩, 程如蛟, 刘华秋.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73-85. |
[15] | 姚海鹏, 于东方, 李玲, 林海涛. 内蒙古地区典型煤储层吸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