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3): 848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3.014
郭华军,陈能贵,徐洋,邹志文,李昌,王力宝
摘要:
在与传统沉积体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体系分析。 在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 90° 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提取与分析 等,最后通过岩心、露头、测井与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现代沉积模式进行地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地震属性 平面特征与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地震沉积学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保证了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可识别地震垂向 分辨率难以识别的薄层砂体;将地震属性分析与沉积学相结合,可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1] 王德发,邓宏文.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81-94. [2] 王英民.《地震相分析》讲座(四)[J].岩相古地理,1991,(5):52-61. [3] 王华,李忠,陆永潮.现代沉积学研究的若干思路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78-86. [4] Zeng Hongliu,Posamentier H W,Miall A D,et al.地震沉积学[M].朱筱敏,曾洪流,董艳蕾,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16. [5] Zeng Hongliu,Backus M M,Barrow K T,et al. Stratal slicing,PartⅠ:Realistic 3-D seismic model [J]. Geophysics,1998,63 (2):502-513. [6] Zeng Hongliu,Hentz T F. High-frequency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om seismic sedimentology:Applied to Miocene,Vermilion Block 50,Tiger Shoal area,offshore Louisiana [J]. AAPG Bulletin,2004,88(2):153-174. [7] 董春梅,张宪国,林承焰.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4):405-409. [8] 曾洪流.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沉积学报,2011,29(3):61-70. [9]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等.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3):275-284. |
[1] | 赵军, 李勇, 文晓峰, 徐文远, 焦世祥. 基于斑马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预测页岩地层压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2.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29-38. |
[4] | 何绪全, 黄东, 赵艾琳, 李育聪. 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指标体系[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29-137. |
[5]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6] | 任杰.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9-137. |
[7] | 符东宇, 李勇明, 赵金洲, 江有适, 陈曦宇, 许文俊. 基于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藏渗流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151-160. |
[8] | 王继伟, 朱玉双, 饶欣久, 周树勋, 吴英强, 杨红梅.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1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与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34-43. |
[9] | 丁燕, 杜启振, 刘力辉, 符力耘, 冷雪梅, 刘子煊. 基于纵横波同步联合的孔隙模量三参数AVO反演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11-119. |
[10] | 呼延钰莹, 姜福杰, 庞雄奇, 刘铁树, 陈晓智, 李龙龙, 邵新荷, 郑定业.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二叠系致密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度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56-65. |
[11] | 李小燕, 乔华伟, 张建魁, 马俊杰, 闫江涛, 李树同.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矿物含量与孔隙度的线性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66-74. |
[12] | 李玉凤, 孙炜, 何巍巍, 杨云飞, 章新文, 严移胜. 基于叠前反演的泥页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13-121. |
[13] | 李翔, 王建功, 张平, 李琳, 黄成刚, 伍坤宇, 张庆辉, 龙伟.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E32裂缝成因与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45-54. |
[14] | 张健, 敬季昀, 王杏尊. 利用小型压裂短时间压降数据快速获取储层参数的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33-139. |
[15] | 郭秋麟, 武娜, 任洪佳, 陈宁生, 谌卓恒. 中低成熟阶段页岩有机质孔预测模型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