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5): 445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5.005
江文剑1,侯明才1,2,邢凤存1,2,李 勇3,石 鑫1,王 超1,4
Jiang Wenjian1, Hou Mingcai 1,2, Xing Fengcun 1,2, Li Yong3, Shi Xin1, Wang Chao1,4
摘要: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厚层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来自研究区京竹和中坝两剖面的岩石样品进行铸体薄片观察和物性测试,开展了岩石学、储集空间及储集物性特征等研究,系统分析了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可作为良好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粒间溶孔和非选择性溶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但不同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程度差异较大;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高能相带控制着储层展布,白云岩化和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孔隙发育层段多位于三级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南地区白云岩储层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古老地层白云岩储层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孙龙德,方朝亮,李峰,等.中国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沉积学研究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4):385-396. |
[1] | 罗贝维, 尹继全,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63-71. |
[2] | 罗群, 张泽元, 袁珍珠, 许倩, 秦伟. 致密油甜点的内涵、评价与优选——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12. |
[3] | 张梦琳, 李郭琴, 何嘉, 衡德. 川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41-151. |
[4] | 邵晓州, 王苗苗, 齐亚林, 贺彤彤, 张晓磊, 庞锦莲, 郭懿萱.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长8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59-69. |
[5] | 张治恒, 田继军, 韩长城, 张文文, 邓守伟, 孙国祥.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16-126. |
[6] | 高计县, 孙文举, 吴鹏, 段长江.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神府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21-130. |
[7] | 卞晓冰, 侯磊, 蒋廷学, 高东伟, 张驰. 深层页岩裂缝形态影响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61-168. |
[8] |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1-128. |
[9] | 王华超, 韩登林, 欧阳传湘, 周嘉义, 王倩倩, 马力. 库车坳陷北部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15-123. |
[10] | 仲米虹, 唐武. 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北轮南地区三叠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8-28. |
[11] | 潘有军, 荆文波, 徐赢, 赵嗣君, 李继成, 陶登海.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预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159-164. |
[12] | 付广, 王宇鹏. 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23-29. |
[13] | 李文静, 王英民, 何敏, 陈维涛, 徐少华, 卓海腾.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类型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58-66. |
[14] | 关新, 陈世加, 苏旺, 乐幸福, 张浩然. 四川盆地西北部栖霞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67-76. |
[15] | 曹跃, 刘延哲, 陈义国, 孟旺才, 高鹏鹏. 鄂尔多斯盆地东韩油区延长组长7—长9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30-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