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2): 162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2.003
邸领军1, 谢广成2
DI Lingjun1, XIE Guangcheng2
摘要:
自19 世纪70 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引入中国后, 一些学者把拗拉槽(Aulacogen) 一词赋予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 并认为贺兰山、秦岭、北祁连中新元古代至早中寒武世为裂谷发育阶段, 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成了三叉裂谷系。该论点很快被国内众多学者认同并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著中, 一些学者将拗拉槽的概念进一步引伸、发挥。由此, 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拗拉槽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秦祁贺地区的构造形迹、地层及沉积特征的研究观察, 以及对盆地中几条横穿所谓中、下元古界拗拉槽的地震和重、磁、电剖面的仔细核实, 深感其证据不足, 在沉积、构造上都与国内外定义的拗拉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 就关系到大陆动力学、盆地动力学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的这一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质疑。
[ 1] 张抗.论贺兰裂堑[C] ∥内蒙古石油学会主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论文集.呼和浩特: 内蒙人民出版社, 1983:29- 40. [ 2] 赵重远.鄂尔多斯地块西缘构造演化及板块应力机制分析[C] ∥内蒙古石油学会主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论文集.呼和浩特: 内蒙人民出版社, 1983: 20- 28. [ 3]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6:132. [ 4] 林畅松, 杨起, 李思田.贺兰山拗拉槽盆地充填演化分析[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 5] 吴奇之, 王同和, 李明杰, 等.中国油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 6] 李克勤主编.中国石油地质志( 卷十二)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 7] Burke K. Aulacogens and continental breakup[ J] . Ann. Rev. Earth Planet. Sci., 1977, 5: 371- 396. [ 8] Burke K. Intercontinental rifts and aulacogens [C] ∥Continental tectonic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1980:42- 49. [ 9] 黄汲清, 任纪舜.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 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1- 140. [ 10] 孙枢, 李继亮, 王清晨. 继续重视拗拉槽( 裂陷槽) 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 J] .地质论评, 1992, 41( 2) : 192- 193. [ 11] 和政军.关于拗拉槽[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12( 3) : 8- 12. [ 12] 顾其昌主编.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64) [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 13] 张维吉.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构造特征与造山过程[M]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4: 28- 138. |
[1] | 周自强, 朱正平,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77-86. |
[2]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3] | 方旭庆, 钟骑, 张建国, 李军亮, 孟涛, 姜在兴, 赵海波.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9-30. |
[4] | 冯斌, 黄晓波, 何幼斌, 李华, 罗进雄, 李涛, 周晓光.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84-95. |
[5] | 朱康乐, 高岗,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46-157. |
[6] | 西智博, 廖建平,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27-136. |
[7] | 王亚, 刘宗宾, 路研, 王永平, 刘超. 基于SSOM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生产应用——以渤海湾盆地F油田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湖底浊积水道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60-169. |
[8]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9]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10] | 胡望水, 高飞跃,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92-99. |
[11] | 张振华, 张小军, 钟大康, 苟迎春, 张世铭.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29-39. |
[12] | 曾旭, 卞从胜, 沈瑞, 周可佳, 刘伟, 周素彦, 汪晓鸾.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40-50. |
[13] | 郑彬, 董翱, 张源智, 张毅, 苏珊, 张士超, 樊津津, 骆垠山.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压力建场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59-67. |
[14] | 完颜泽, 龙国徽, 杨巍, 柴京超, 马新民, 唐丽, 赵健, 李海鹏.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及其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94-102. |
[15] | 黄军立, 张伟, 刘力辉, 蔡国富, 曾有良, 孟庆友, 刘浩.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三元地震构形解释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03-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