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3): 959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3.018
赵 军1,王 淼1,祁兴中2,傅海成2
ZHAO Jun1,WANG Miao1,QI Xingzhong2,FU Haicheng2
摘要:
裂缝展布方位的研究一直是裂缝性油气藏开发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油气藏井网部署的正确与否。而裂缝方向的展布与应力场的分布密切相关,利用地层倾角及成像测井资料,通过井眼应力分析及井眼崩落机理,分析了轮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应力的方向,并根据得到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方位,推断出研究区构造裂缝的分布为北东一南西向,表现为现今地应力方向与有效裂缝方向一致或者小角度斜交。
[1] 李志明,张金珠.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楼一珊,金业权.岩石力学与石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杨唐斌.用斯通利波评价裂缝的有效性[J].测井技术,1998,22(2):132—136. [4]万天丰.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J].地学前缘,1995,2(1):226—235. [5]金衍,陈勉,郭凯俊,等.复杂泥页岩地层地应力的确定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n):2287—2291. [6]金衍,张旭东,陈勉.天然裂缝地层中垂直井水力裂缝起裂压力模型研究[J].石油学报,2005,26(6):113—118. [7]涂志勇,付蓉.灰色综合评判法优选压裂井[J].岩性油气藏,2009,21(3):101—104. [8]左银卿.钡4井新技术在裂缝性地层中的应用[J].测井与射孔,2002,12(2):30—34. [9]刘长新,郭清宾,赵元良,等.钡4井新技术对井眼稳定性的评价研究[J].测井技术,2006,30(2):168—172. [10]刘萍英,郑淑芬,周政英,等.测井资料在压裂技术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4,24(5):468—470. [12]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21(2):49—53. [13]胡红,罗宁,李联新.阵列声波资料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o(2):97-101. [14]赵军,海川,张承森.测井储层描述在塔中I号礁滩体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0(2):86—90. [15]陈程,孙义梅,敬国超,等.安棚油田深层系水平主应力方向及其对开发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2):210—213. [16]李传亮.岩石应力敏感指数与压缩系数之间的关系式[J].岩性油气藏,2007,19(4):95—98. |
[1]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2] | 张记刚, 杜猛, 陈超, 秦明, 贾宁洪, 吕伟峰, 丁振华, 向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89-102. |
[3] | 杜猛, 向勇, 贾宁洪, 吕伟峰, 张景, 张代燕.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20-131. |
[4] | 张晓辉, 张娟, 袁京素, 崔小丽, 毛振华.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华池地区长81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对渗流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36-48. |
[5]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6] | 黄杰, 杜玉洪, 王红梅, 郭佳, 单晓琨, 苗雪, 钟新宇, 朱玉双. 特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以二连盆地阿尔凹陷腾一下段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93-101. |
[7] | 钱真, 李辉, 乔林, 柏森. 碳酸盐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作用机理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59-165. |
[8] | 宋明明, 韩淑乔, 董云鹏, 陈江, 万涛.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及其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35-143. |
[9] | 郑珊珊, 刘洛夫, 汪洋, 罗泽华, 王曦蒙, 盛悦, 许同, 王柏寒.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55-65. |
[10] | 李海涛,李 颖,李亚辉,王 科. 低盐度注水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19-126. |
[11] | 李传亮,朱苏阳. 水驱油效率可达到 100%[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5. |
[12] | 何 涛,王 芳,汪伶俐.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23-26. |
[13] | 张一果,孙卫,任大忠,王越,齐恒玄,屈雪峰. 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71-76. |
[14] | 王平,姜瑞忠,王公昌,梁宇. 低矿化度水驱研究进展及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106-110. |
[15] | 李传亮,李冬梅. 渗吸的动力不是毛管压力[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2): 114-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