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3): 878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3.015
霍凤斌,张涛,徐发,卢劲松
HUO Fengbin, ZHANG Tao, XU Fa, LU Jinsong
摘要:
页岩气目的层的评价优选是页岩气勘探早期研究的重点。页岩既是烃源层又是储集层,一套准 确、快速评价页岩的技术方法是研究的关键。通过在下扬子地区西部页岩气勘探研究的实践,提出了 “两层·六端元”页岩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优选反映页岩生烃潜力和储集性能的参数,并制定各参数的 定量评价标准,再利用六端元图对页岩层进行半定量的图解分类评价,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利用该方法对下扬子地区西部发育的4 套古生界页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 统大隆组页岩烃源条件、储集性能均较好,是该区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1] 段金宝,黄仁春,程胜辉,等.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6):663-669. [2] 周刚,郑荣才,罗韧,等.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3,25(1):81-87. [3] 文华国,郑荣才,党录瑞,等.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10,22(2):24-29. [4] 范小军.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成因[J].天然气工业,2012,32(6):15-20. [5] 马永生.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J].石油学报,2007,28(2):9-14. [6] 朱扬明,李颖,郝芳,等.四川盆地东北部海、陆相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及来源[J].岩石学报,2012,28(3):870-878. [7] 郭彤楼.元坝深层礁滩气田基本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1,31(10):12-16. [8] 朱扬明,顾圣啸,李颖,等.四川盆地龙潭组高热演化烃源岩有机质生源及沉积环境探讨[J].地球化学,2012,41(1):35-40. [9] 张元春,邹华耀,李平平,等.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3):250-251. [10]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等.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油气运聚和调整、改造机理与过程[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9,39(12):1721-1731. [11]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等.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J].地质学报,2007,81(1):120-126. |
[1] | 杨帆, 卞保力, 刘慧颖, 姚宗全, 尤新才, 刘海磊, 卫延召. 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63-72. |
[2] | 王剑, 周路, 靳军, 向宝力, 胡文瑄, 杨洋, 康逊. 准噶尔盆地玛南地区乌尔禾组砂砾岩优质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34-44. |
[3] | 宁从前, 周明顺, 成捷, 苏芮, 郝鹏, 王敏, 潘景丽.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砂砾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67-274. |
[4] | 孙予舒, 黄芸, 梁婷, 季汉成, 向鹏飞, 徐新蓉. 基于XGBoost算法的复杂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识别[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98-106. |
[5] | 张满郎, 孔凡志, 谷江锐, 郭振华, 付晶, 郑国强, 钱品淑. 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砂砾岩储层评价及有利区优选[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13. |
[6] | 徐子煜, 王安, 韩长城, 田继军, 张军生, 刘磊, 张楠.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优质砂砾岩储层形成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82-92. |
[7] | 赵万金, 高海燕, 闫国亮, 郭同翠. 基于最优化估算和贝叶斯统计的TOC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86-93. |
[8] | 曹茜, 王志章, 王野, 张栋梁, 公言杰, 邹开真, 樊太亮. 砂砾岩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和质量非均质性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129-138. |
[9] | 杨锐祥, 王向公, 白松涛, 万金彬, 蔡成定. Oriente盆地海相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84-90. |
[10] | 熊连桥, 于福生, 姚根顺, 高崇龙, 王玉. 砂砾岩储层中黄铁矿的油气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车60井区齐古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73-80. |
[11] | 况晏, 司马立强, 瞿建华, 温丹妮, 陈猛, 吴丰. 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以玛湖凹陷玛131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91-100. |
[12] | 石小茜. 自然伽马反演模型重构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95-100. |
[13] | 闫建平,言 语,李尊芝,耿 斌,梁 强. 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6. |
[14] | 谢伟彪,殷秋丽,刘迪仁,袁继煌,陈建. 基于多矿物分析的砂砾岩稠油储层测井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102-105. |
[15] | 王博,赵军,王淼,刘淑侠,杨东. 断块低阻油层测井识别与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6): 110-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