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4): 12412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4.026
加东辉,周心怀,李建平,赖维成,刘小鸿,李军
JIA Donghui,ZHOU Xinhuai,LI Jianping,LAIWeicheng,LIU Xiaohong,LI Jun
摘要:
重力流成因的岩性油气藏是陆相断陷盆地高成熟阶段重要的勘探类型。少井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区带优选、圈闭落实与圈闭描述3 个方面。研究者常对圈闭落实比较重视,而对区带优选和圈闭精细描述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岩性圈闭勘探的拓展和深入。鉴于此,以岩性圈闭为研究对象,提出“岩性圈闭表征”的概念,在对陆相断陷盆地重力流形成机制、发育模式与内部构成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岩性圈闭区带优选、圈闭落实、圈闭描述及成藏分析中的应用,并论述了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实践证明,该概念的提出为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勘探思路和技术系列,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1] 冯有良.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J].石油学报,2005,26(4):18-21. [2] Stow D A V,Mayall M. Deep-water sedimentary systems:New models for the 21st century[J].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0,17:125-135. [3] 吴崇筠.对国外浊流沉积和扇三角洲沉积研究的评述[M]∥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编.国外浊积岩和扇三角洲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29-30. [4] 王金铎,韩文功,于建国,等.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学报,2003,24(6):24-29. [5] 加东辉,徐长贵,杨波,等.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古近纪古地貌恢复和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J].古地理学报,2007,9(2):156-166. [6] 于兴河,姜辉,李胜利,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07,19(1):39-45. [7] 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等.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3,33(11):1 029-1 035. [8] 陈萍.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198-200. [9] 王居峰,蔡希源,邓宏文.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4):7-11. [10] Bouma A H. Fine-grained,mud-rich turbidite systems:Model and comparison with coarse-grained,sand-rich systems[C]∥Bourna A H,Stone C G,eds. Fine-grained turbidite systems. AAPG Memoir 72 / SEPM Special Publication 68,2000:9-20. [11] Walker R G. Deep-water sandstone facies and ancient submarine fans:Models for exploration for stratigraphic traps[J]. AAPG Bulletin,1978,62(6):932-966. [12] 姜涛,谢习农. 细粒浊积体的油气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3,22(2):51-55. [13] 徐长贵,赖维成. 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5,17(4):231-235. [14] 徐长贵,赖维成,薛永安,等.古地貌分析在渤海古近系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5):53-56. |
[1] | 张天择, 王红军, 张良杰, 张文起, 谢明贤, 雷明, 郭强, 张雪锐. 射线域弹性阻抗反演在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56-65. |
[2]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3] | 何文渊,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8. |
[4] | 李长海, 赵伦, 刘波, 赵文琪, 王淑琴, 李建新, 郑天宇, 李伟强. 滨里海盆地东缘北特鲁瓦油田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网络连通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13-123. |
[5] | 陈叔阳, 何云峰, 王立鑫, 尚浩杰, 杨昕睿, 尹艳树.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24-135. |
[6] | 王雪柯, 王震, 计智锋, 尹微, 姜仁, 侯珏, 张艺琼.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盐下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与勘探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54-62. |
[7] | 罗贝维, 尹继全,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63-71. |
[8] | 范蕊, 刘卉, 杨沛广, 孙星, 马辉, 郝菲, 张珊珊. 阿曼盆地A区白垩系泥岩充填型碳酸盐岩溶蚀沟谷识别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72-81. |
[9] | 刘亚明, 王丹丹, 田作基, 张志伟, 王童奎, 王朝锋, 阳孝法, 周玉冰. 巴西桑托斯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油田火成岩发育特征及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27-137. |
[10] | 唐昱哲, 柴辉, 王红军, 张良杰, 陈鹏羽, 张文起, 蒋凌志, 潘兴明. 中亚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侏罗系盐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预测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47-158. |
[11] |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31-138. |
[12] | 王建功, 李江涛, 李翔, 高妍芳, 张平, 孙秀建, 白亚东, 左洺滔. 柴西地区新生界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组合差异性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17. |
[13] | 宋兴国, 陈石, 杨明慧, 谢舟, 康鹏飞, 李婷, 陈九洲, 彭梓俊.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Ⅰ16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99-109. |
[14] | 倪新锋, 沈安江, 乔占峰, 郑剑锋, 郑兴平, 杨钊.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44-158. |
[15] | 刘永立, 李国蓉, 何钊, 田家奇, 李肖肖. 塔北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台缘带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80-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