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858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15
刘景东1,孙波1,田超1,袁国伟2,于景锋3
摘要:
测井方法是非均质生油岩精细评价的常用方法,但现有的评价方法对生油岩成熟度及密度等因素考虑不全。文中提出了综合考虑生油岩成熟度和各种测井响应的“反推ΔlogR”法,并以Kar7 井为例,应用该方法计算了2 285~2 985 m 内生油岩的有机碳含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 王威,李臻,田敏,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2] 杨占龙,陈启林.岩性圈闭与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5):616-621. [3] 张厚福,徐兆辉.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J].岩性油气藏,2008,20(1):114-123. [4] 郭永强,刘洛夫.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19-23. [5] 丁次乾.矿物地球物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6] 张立鹏,边瑞雪,杨双彦,等.用测井资料识别烃源岩[J].测井技术,2001,25(2):146-152. [7] 朱振宇,刘洪,李幼铭.ΔlogR 技术在烃源岩识别中的应用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4):647-649. [8] 张志伟,张龙海.测井评价烃源岩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84-87. [9] 朱光有,金强,张林晔.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J].测井技术,2003,27(2):104-109. [10] Passey Q R,Creaney S,Kulla J B,et al. A practical model for organic richness from porosity and resistivity logs[J]. AAPG Bulletin,1990,74(12):1 777-1 794. |
[1]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2]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3] | 李丰丰, 倪小威, 徐思慧, 魏新路, 刘迪仁. 斜井各向异性地层随钻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及快速校正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61-168. |
[4]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储层敏感性[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59-168. |
[5] | 徐宁宁, 王永诗, 张守鹏, 邱隆伟, 张向津, 林茹.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52-62. |
[6] | 孔垂显, 巴忠臣, 崔志松, 华美瑞, 刘月田, 马晶. 火山岩油藏压裂水平井应力敏感产能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66-175. |
[7] | 唐梅荣, 张同伍, 白晓虎, 王泫懿, 李川. 孔喉结构对CO2驱储层伤害程度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13-119. |
[8] | 熊山, 王学生, 张遂, 赵涛, 庞菲, 高磊. WXS油藏长期水驱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20-129. |
[9] | 薛丹, 张遂安, 吴新民, 李旭航, 杜军军, 卢晨刚. 下寺湾油田长7油层组页岩气储层敏感性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35-144. |
[10] | 任大忠, 张晖, 周然, 王茜, 黄海, 唐胜蓝, 金娜.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27-36. |
[11] | 姜瑞忠, 沈泽阳, 崔永正, 张福蕾, 张春光, 原建伟. 双重介质低渗油藏斜井压力动态特征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1-137. |
[12] | 陈丽华. 强水敏储层矿物高温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金家油田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121-126. |
[13] | 韩登林,张双源,袁文芳,冯志超,欧阳传湘,彭舒琪. 储层速敏效应形成机理及其垂向差异因素分析---以塔北隆起吉拉克地区三叠系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19-24. |
[14] | 徐会林,王新海,魏少波,陈 岩,陈 鹏 .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储层敏感性实验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2): 13-17. |
[15] | 李云,祁利褀,胡作维,文华国.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储层敏感性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52-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