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111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03
王永诗
WANG Yongshi
摘要:
以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为例,研究了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并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整合面岩溶型和潜山内幕孔洞型储集系统组合形成了桩海地区的立体储集空间。岩溶作用是潜山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下150 m 的深度范围。白云石化作用是潜山内幕储层的重要形成机理,冶里—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与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
[1] 徐国盛,李国蓉,王志雄.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集体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248-251. [2] 李丕龙,张善文,王永诗,等.多样性潜山成因、成藏与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4-51. [3] 李丕龙,张善文,王永诗.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成因及成藏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J].石油学报,2004,25(3):28-31. [4] 马立驰,王永诗,姜在兴,等.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21-24. [5] 黄思静,石和,张萌.锶同位素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研究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2,20(3):359-366. [6] 刘昊年,黄思静,胡作维,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7,19(3):59-65. [7] 林会喜. 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空间形成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5-11.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周洪锋, 吴海红,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85-97. |
[4]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5] | 胡望水, 高飞跃, 李明, 郭志杰, 王世超, 李相明, 李圣明, 揭琼.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藏单元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92-99. |
[6] | 武小宁, 邓勇, 林煜, 钟厚财, 康晓宁, 汪钰婷, 屈琳.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石炭系有利岩相预测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25-136. |
[7] | 王建功, 李江涛, 李翔, 高妍芳, 张平, 孙秀建, 白亚东, 左洺滔. 柴西地区新生界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组合差异性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17. |
[8] | 张凤奇, 李宜浓, 罗菊兰, 任小锋, 张兰馨, 张芥瑜.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50-62. |
[9] | 文华国, 梁金同,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16. |
[10] | 肖威, 张兵,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川东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52-162. |
[11] | 黄雅睿, 杨剑萍, 卢惠东, 李宇志, 黄志佳, 党鹏生, 房萍, 牟瑛顺. 东营凹陷营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4-23. |
[12]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3] | 张文文, 韩长城, 田继军, 张治恒, 张楠, 李正强.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45-58. |
[14] | 柴毓, 王贵文, 柴新. 四川盆地金秋区块三叠系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29-40. |
[15] | 尹兴平, 蒋裕强, 付永红, 张雪梅, 雷治安, 陈超, 张海杰. 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4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