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2): 10510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2.020
李俊,张占松
LI Jun, ZHANG Zhansong
摘要:
在S 区块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层(电阻率最低达1.7 Ω·m),与水层电阻率相当,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识别油水层极为困难。以岩心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毛管压力、地层水分析资料为基础,对S区块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成因是高矿化度地层水和低含油饱和度。针对不同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提出了视地层水电阻率与可动流体分析相结合的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方法。通过该区36 口井实际资料的处理,其应用效果较好。
[1] 曾文冲.对低电阻率油层的认识[J].石油学报,1981,2(2):37-43. [2] 欧阳健.渤海湾油区测井低电阻率油层勘探潜力分析[J].勘探家,1998,3(4):37-42. [3] 尹军强,朱巨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0(2):102-107. [4] 刁刚田,杨元亮,宋文芳,等.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技术[J].特种油气藏,2003,10(2):53-55. [5]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低阻油气藏测井识别评价方法与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6] 耿生臣,耿斌.曲堤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S-B 电导率模型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1,25(5):377-379. [7] 郑雷清.综合识别方法在低阻油气层勘探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7,19(2):71-75. [8] 王宣龙,白全胜,赵文杰.胜利油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及成因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11(1):21-23. [9] 龚大兴,林金辉,唐云凤,等.上扬子地台北缘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0,22(3):31-36. [10] 史丹妮,杨双.滨里海盆地盐岩运动及相关圈闭类型[J].岩性油气藏,2007,19(3):73-79. [11] 李厚义,黄文革,马一平,等.“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J].中国石油勘探,2008,8(1):68-74 [12] Archie G E.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log as an aid in determining som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J]. Petroleum Transactions of AIME,1942,146:54-61. [13] 王洪亮,王军,杨英波,等.测井技术在X 气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3):76-80. [14] 苟红光,杜向荣,杨爱生,等.视地层水电阻率法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2(3):43-47.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钱真, 毛志强, 郑伟, 黄远军, 陈立峰, 曾慧勇, 李岗, 宋嫒. 井间单套缝洞型油藏橡胶颗粒调剖堵水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61-168. |
[5] | 李传亮,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63-171. |
[6]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7]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8]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9]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10]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11] | 周焱斌, 何逸凡, 章威, 张吉磊, 杨磊. 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30-134. |
[12] | 赵晓姣, 屈展, 索向宇, 韩强, 赵慧博. 地层水物化作用下的泥页岩破裂压力计算[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59-164. |
[13]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4]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5]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