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1): 566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1.012
白振华 1,2, 3,詹燕涛4,王赢1,曾丽媛1
BAI Zhenhua 1,2, 3, ZHAN Yantao4, WANG Ying1, ZENG Liyuan1
摘要: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1] 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 第2 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59-307. [2] Miall A D. The 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sedimentary:Facies,basin analysis and petroleum geology[M]. Berlin:Springer-Verlag,1996:99-250. [3] 何自新,付金华,席胜利,等.苏里格大气田成藏地质特征[J].石油学报,2003,24(2):6-12. [4] 魏红红,彭惠群,李静群,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J].沉积学报,1999,17(3):403-406. [5] 胡光明,纪友亮,贾爱林,等.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河流相地层砂体展布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1):4-6. [6] 文华国,邓荣才,高红灿,等.苏里格气田苏6 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 段沉积相特征[J].沉积学报,2007,25(1):90-97. [7] 王世成,郭亚斌,杨智,等.苏里格南部盒8 段沉积微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增刊):31-36. [8] 陈兆荣,侯明才,董桂玉,等.苏里格气田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微相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2):39-47. [9] 范玲玲,宋荣彩,金文辉,等.鄂尔多斯盆地苏西X 井区盒8 段砂体发育模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24(4):32-36. [10]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J].地球科学,2007,28(1):72-78. [11] 张满郎,李熙喆,谷江锐,等.砂体组合的划分及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 段、盒8 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8. |
[1]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2]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3] | 史卜庆, 丁梁波, 马宏霞, 孙辉, 张颖, 许小勇, 王红平, 范国章. 东非海域大型深水沉积体系及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0-17. |
[4] | 齐育楷, 郭景祥,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08-119. |
[5] | 徐壮, 石万忠,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31-46. |
[6] | 贺勇, 邱欣卫, 雷永昌, 谢世文, 肖张波, 李敏. 珠江口盆地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74-82. |
[7] | 阴钰毅, 姚志纯, 郭小波, 王乐立, 陈思谦, 余小雷, 岑向阳.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隐伏构造特征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79-88. |
[8] | 张晓钊, 吴静, 彭光荣, 许新明, 郑小波. 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河流-波浪联控沉积体系及其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95-104. |
[9] | 熊加贝, 何登发.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87-200. |
[10] | 王素英, 张翔, 田景春, 彭明鸿, 郑潇宇, 夏永涛.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柯坪塔格组沉积演化及沉积分异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81-94. |
[11] | 徐宁宁, 王永诗, 张守鹏, 邱隆伟, 张向津, 林茹.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52-62. |
[12] | 刘化清, 刘宗堡, 吴孔友, 徐怀民, 杨占龙, 孙夕平, 倪长宽, 康继伦, 王牧, 靳继坤.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及圈闭评价技术研究新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5-36. |
[13] | 朱珍君, 黄光明, 邱津, 刘康宁, 李琦, 胡俊杰.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23-35. |
[14] | 王德英, 于娅, 张藜, 史盼盼.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关键要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10. |
[15] | 杨占龙, 沙雪梅, 魏立花, 黄军平, 肖冬生. 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