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4): 11311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4.021
蔡涵鹏,贺振华,黄德济
CAI Hanpeng,HE Zhenhua,HUANG Deji
摘要:
根据礁滩相储层的特点及礁滩反射波的特征解释出礁滩的基本分布,利用不同形式的频率信息预测储层的分布。首先阐述影响地震波频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频率信息识别礁滩储层含油气的可行性,选取表征频率特性的几个主要参数:单低频、主频、频率衰减梯度、高低频能量比和瞬时频率。LY 地区气藏属于碳酸盐岩礁滩相岩性油气藏,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过对LY 地区油气储层预测及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形式频率信息刻画礁滩相油气储层分布与钻井吻合、频率信息可以很好地刻画储层横向的变化,从而证实了充分利用不同形式频率信息识别油气分布的良好前景。
[1] 刘殊,杨继友.一个可能的生物礁预测[J].石油物探,2004,43(1):20-25. [2] 杨瑞娟,鲍峥编译.基于频率地震各向异性及其在低孔隙度储层中估算裂缝大小的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6,18(1):62-65. [3] 孙家振,李兰斌.多信息储层预测和油气判别(原理、方法与应用实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67-68. [4] Castagna J P,Sun Shengjie,Siegfried R W. Instantaneous spectral analysis:Detection of low-frequency shadows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s [J].The Leading Edge,2003,22(2):120-127. [5] Goloshubin G,Van Schuyver C. Reservior imaging using low frequencies of seismic reflections [J].The Leading Edge,2006,25(5):527-531. [6] 李等华,唐跃,殷积峰,等.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J].中国地质,2006,33(2):427-434. [7] 蒋晓光,彭大钧,陈季高,等.滨里海盆地东缘生物礁预测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5,32(5):492-497. [8] 马永生,郭旭升,凡睿.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60-64. [9] 马永生,牟传龙,谭钦银,等.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制约[J] .地学前缘,2007,14(1):182-190. [10] 黄中玉,王于静,苏永昌.一种新的地震波衰减分析方法———预测油气异常的有效工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35(6):768-773. [11] 毕研斌,龙胜祥,郭彤楼,等.应用频率衰减属性预测TNB 地区储层含气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1):116-120.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3]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4] | 李丰丰, 倪小威, 徐思慧, 魏新路, 刘迪仁. 斜井各向异性地层随钻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及快速校正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61-168. |
[5] | 吕栋梁, 杨健,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45-159. |
[6] |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31-141. |
[7]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43-51. |
[8] | 张皓宇, 李茂, 康永梅, 吴泽民, 王广.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77-188. |
[9]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10]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11] | 关华, 郭平, 赵春兰, 谭保国, 徐冬梅. 渤海湾盆地永安油田永66区块氮气驱油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9-160. |
[12] | 周瑞, 苏玉亮, 马兵, 张琪, 王文东. 随机分形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61-168. |
[13] | 龙明, 刘英宪, 陈晓祺, 王美楠, 于登飞. 基于曲流河储层构型的注采结构优化调整[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45-154. |
[14] | 卞晓冰, 侯磊, 蒋廷学, 高东伟, 张驰. 深层页岩裂缝形态影响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61-168. |
[15]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