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6): 11111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6.021
李传亮
LI Chuanliang
摘要:
高速非Darcy 流导致附加的压力损失,降低流体的流动效率,对油气生产十分不利。到底是低渗 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Darcy 流,还是高渗透储层容易产生,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前人研究结果显示, 低渗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Darcy 流,但低渗透储层的流体流动极其困难,生产过程很难产生高的渗流 速度。该文根据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研究了高速非Darcy 流产生的条件和高速非Darcy 流的影响因素, 并认为:高渗透储层容易产生高速非Darcy 流,而低渗透储层不容易产生,低渗透储层的开发过程可忽略 高速非Darcy 流的影响。
[1]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46-47. [2] 葛家理.油气层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2-24. [3] 翟云芳. 渗流力学:第二版[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0-12. [4] Dake L P. Fundamentals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M].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1978:255-260. [5] Jones S C. Using the inertial coefficient,B,to characterize heterogeneity in reservoir rock[C].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Dallas,1987:255-260. [6] 贺礼清.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39-160. [7] 孔祥言.高等渗流力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32-34. [8] Bear J.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M].李竞生,陈崇希,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95-97. [9] 何更生.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42-44.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3]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4] | 李丰丰, 倪小威, 徐思慧, 魏新路, 刘迪仁. 斜井各向异性地层随钻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及快速校正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61-168. |
[5] | 吕栋梁, 杨健,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45-159. |
[6] |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31-141. |
[7]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43-51. |
[8] | 张皓宇, 李茂, 康永梅, 吴泽民, 王广.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77-188. |
[9] | 未志杰, 康晓东. 煤层气藏强化采收全流固耦合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81-188. |
[10]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11]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12] | 关华, 郭平, 赵春兰, 谭保国, 徐冬梅. 渤海湾盆地永安油田永66区块氮气驱油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9-160. |
[13] | 周瑞, 苏玉亮, 马兵, 张琪, 王文东. 随机分形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61-168. |
[14] | 卞晓冰, 侯磊, 蒋廷学, 高东伟, 张驰. 深层页岩裂缝形态影响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61-168. |
[15] | 龙明, 刘英宪, 陈晓祺, 王美楠, 于登飞. 基于曲流河储层构型的注采结构优化调整[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45-1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