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19-09-21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油气地质

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郭艳琴, 何子琼, 郭彬程, 惠磊, 蔡志成, 王美霞, 李文厚, 李百强

2019, Vol.31(5): 1–11    摘要 ( 295 )    HTML( ) PDF (6261 KB)  ( 26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1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余海波, 程秀申, 漆家福, 谈玉明, 徐田武, 周燕

2019, Vol.31(5): 12–23    摘要 ( 180 )    HTML( ) PDF (5520 KB)  ( 27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2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赵青峰, 张建国, 康文君, 王思琦, 姜在兴, 杜克锋, 黄昌武

2019, Vol.31(5): 24–33    摘要 ( 238 )    HTML( ) PDF (7628 KB)  ( 20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3

粗粒沉积次生孔隙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夏子街组为例

马永平, 王国栋, 张献文, 潘树新, 黄林军, 陈永波, 郭娟娟

2019, Vol.31(5): 34–43    摘要 ( 230 )    HTML( ) PDF (5777 KB)  ( 19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4

黄骅坳陷王官屯构造带白垩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特征

郑庆华, 尤继元

2019, Vol.31(5): 44–51    摘要 ( 210 )    HTML( ) PDF (4588 KB)  ( 16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5

陕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吸附能力

陈相霖, 郭天旭, 石砥石, 侯啓东, 王超

2019, Vol.31(5): 52–60    摘要 ( 249 )    HTML( ) PDF (3838 KB)  ( 26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6

勘探技术

苏里格气田西部S48区气水分布特征

冯强汉, 阳生国, 熊哲, 高航, 张佳超, 杨懿, 杨振

2019, Vol.31(5): 61–69    摘要 ( 228 )    HTML( ) PDF (3646 KB)  ( 24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7

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分析及测井识别——以伊陕斜坡马五段为例

李百强, 张小莉, 王起琮, 郭彬程, 郭艳琴, 尚晓庆, 程浩, 卢俊辉, 赵希

2019, Vol.31(5): 70–83    摘要 ( 213 )    HTML( ) PDF (9395 KB)  ( 21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8

基于SOM和模糊识别的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

仲鸿儒, 成育红, 林孟雄, 高世臣, 仲婷婷

2019, Vol.31(5): 84–91    摘要 ( 181 )    HTML( ) PDF (3973 KB)  ( 24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9

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石战战, 夏艳晴, 周怀来, 王元君

2019, Vol.31(5): 92–100    摘要 ( 158 )    HTML( ) PDF (4827 KB)  ( 36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0

油气田开发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及其矿场应用

贾红兵, 赵辉, 包志晶, 赵光杰, 毛伟, 李亚光

2019, Vol.31(5): 101–107    摘要 ( 221 )    HTML( ) PDF (1573 KB)  ( 22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1

低渗透油田储层连通关系动静态综合评价方法

张志刚, 刘春杨, 刘国志

2019, Vol.31(5): 108–113    摘要 ( 147 )    HTML( ) PDF (1476 KB)  ( 18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2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

刘秀婵, 陈西泮, 刘伟, 王霞

2019, Vol.31(5): 114–120    摘要 ( 217 )    HTML( ) PDF (1766 KB)  ( 31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3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2019, Vol.31(5): 121–128    摘要 ( 166 )    HTML( ) PDF (1875 KB)  ( 2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4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黄广庆

2019, Vol.31(5): 129–133    摘要 ( 137 )    HTML( ) PDF (1742 KB)  ( 16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5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2019, Vol.31(5): 134–140    摘要 ( 135 )    HTML( ) PDF (2337 KB)  ( 2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6

石油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张家滩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及能量演化特征

王跃鹏, 刘向君, 梁利喜

2019, Vol.31(5): 149–160    摘要 ( 171 )    HTML( ) PDF (5395 KB)  ( 24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8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2019, Vol.31(5): 161–168    摘要 ( 190 )    HTML( ) PDF (2983 KB)  ( 18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9

油气地质

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郭艳琴, 何子琼, 郭彬程, 惠磊, 蔡志成, 王美霞, 李文厚, 李百强

2019, Vol.31(5): 1–11    摘要 ( 295 )    PDF (6261 KB) ( 26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1

召41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苏东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气上产的主力区块,但单井产量低,产能差异大。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分析、核磁共振、气水相渗等实验以及试气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类评价,并探讨了储层类型与天然气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苏东南盒8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填隙物基本上是胶结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硅质和铁方解石;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解作用,已普遍进入中成岩B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其次是残余粒间孔;孔隙结构以粗孔-中喉型和细孔-小喉型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变化较大,且与物性密切相关,随物性变好而增大;综合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特征等,将苏东南盒8段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天然气产能明显受储层类别的控制,且随储层类别的降低,天然气产能也逐渐降低。

东濮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余海波, 程秀申, 漆家福, 谈玉明, 徐田武, 周燕

2019, Vol.31(5): 12–23    摘要 ( 180 )    PDF (5520 KB) ( 27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2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的盆地结构、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非地震物探资料分析、钻井岩心和测井曲线分析。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古近纪盆地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始新统沙河街组沙四段沉积期为单断湖盆,湖平面宽广,形成了一套优质烃源岩,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局部见深湖沉积。②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期以“多凸—多洼”构造样式为主,湖盆中心向西迁移,生烃层段较沙四段有所变化,为三角洲、浅湖、半深湖和深湖沉积。③沙二段上亚段沉积期继承性发育多洼构造,湖盆萎缩,生烃潜力变差,卫东—文东断层系开始发育,导致东部的洼陷区沉降幅度加大,烃源岩快速成熟。④断层活动频繁期,断距大的区域发育优质烃源岩,邻近烃源岩的近洼带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滩坝砂和浊积砂均是良好的储集层;早期形成且长期活动的二、三级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因此,可以判断柳屯洼陷和濮卫洼陷的浊积砂岩油气藏与马寨洼陷沙三段的上倾尖灭型油藏均为未来勘探挖潜方向。该研究成果对东濮凹陷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赵青峰, 张建国, 康文君, 王思琦, 姜在兴, 杜克锋, 黄昌武

2019, Vol.31(5): 24–33    摘要 ( 238 )    PDF (7628 KB) ( 20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3

为研究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震积岩的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开展了岩心观察与描述、薄片鉴定和古震级恢复等。结果表明:①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细粒沉积岩中发育大量液化脉、液化角砾、液化卷曲、环形层、丘槽、脉状构造、阶梯状断层等9种脆塑性变形构造。②研究区震积岩在垂向序列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底部未震层段、液化流动层段、同沉积断层段、球枕构造和脉状构造层段、液化流动层段和顶部未震层段。③该套震积岩形成于5~8级的地震事件,其形成的微裂缝和断层为流体提供了有效渗流通道,且通道附近发育大量溶蚀孔隙,对研究区致密的细粒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西部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粗粒沉积次生孔隙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夏子街组为例

马永平, 王国栋, 张献文, 潘树新, 黄林军, 陈永波, 郭娟娟

2019, Vol.31(5): 34–43    摘要 ( 230 )    PDF (5777 KB) ( 19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4

近源扇三角洲粗粒砂砾岩体往往沉积规律复杂,具有块状构造、砾石大小混杂、粒径变化大、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整体偏差且横向变化快等特征,导致对该类致密砂砾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落实难度大。基于井-震一体化研究方法,通过三维地震、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沉积相划分、岩石学特征、物性规律、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夏子街组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低,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保留少量残余粒间孔,物性整体较差。利用孔隙度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粗粒沉积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孔隙的演化先后经历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有机酸溶蚀及晚期碳酸盐胶结等4个成岩阶段。在快速压实阶段,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始孔隙急剧减少,孔隙度由29.8%下降至15.1%;成岩早期形成的黏土、杂基及沸石类胶结物对储集空间造成破坏,孔隙度平均减小6.5%;有机酸溶蚀是对储层物性起关键改善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对沸石类胶结物形成溶蚀,孔隙度由早期胶结后的8.6%增至12.1%,同时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相吻合,有利于油气的有效充注;成岩晚期随埋深加大,压溶作用增强,硅质及碳酸盐胶结物相继沉淀,使颗粒支撑方式由点—线接触演变为线接触为主,储层物性再次变差,孔隙度损失约3.4%,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下演变为现今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度约8.7%。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夏子街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黄骅坳陷王官屯构造带白垩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特征

郑庆华, 尤继元

2019, Vol.31(5): 44–51    摘要 ( 210 )    PDF (4588 KB) ( 16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5

黄骅坳陷王官屯构造带白垩系火山岩发现了多口高产井,油气较为富集。为了探讨该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王官屯构造带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结合包裹体及埋藏史,明确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王官屯构造带油气来源于孔店组孔二段暗色泥岩和页岩;火山岩储层岩性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可划分为4类岩相、7种亚相;原生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气孔、晶间孔、粒间孔及收缩缝,次生储集空间主要为高孔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发育两大类有利储层;火山岩具有2套储盖组合,即地垒构造圈闭及断鼻构造圈闭;油气充注期开始于晚渐新世,持续至今,为典型的“新生古储”侧向供烃油气成藏模式。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供烃窗口控制源岩侧向供烃,构造缝与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构造样式及演化控制油气保存与聚集。

陕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吸附能力

陈相霖, 郭天旭, 石砥石, 侯啓东, 王超

2019, Vol.31(5): 52–60    摘要 ( 249 )    PDF (3838 KB) ( 26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6

为揭示陕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吸附能力,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全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等方法,通过定性观察和定量表征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该组页岩的孔隙结构类型,并探讨页岩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粒内孔、粒间孔和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页岩孔径为1.8~316.7 nm,BET比表面积为1.34~13.20 m2/g,平均值为6.83 m2/g,BJH吸附总孔体积为0.003~0.011 cm3/g,平均值为0.006 cm3/g;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直接因素包括总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成熟度,二者与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均呈正相关性;影响页岩孔隙发育的间接因素包括汉南古隆起周缘的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二者对牛蹄塘组页岩热演化成熟度、埋藏深度、厚度和岩性变化均具有较大影响,从而间接控制着页岩孔隙结构的发育特征;页岩吸附能力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三者与甲烷吸附气量均呈正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对陕南地区寒武系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选区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技术

苏里格气田西部S48区气水分布特征

冯强汉, 阳生国, 熊哲, 高航, 张佳超, 杨懿, 杨振

2019, Vol.31(5): 61–69    摘要 ( 228 )    PDF (3646 KB) ( 24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7

苏里格气田西部盒8段、山1段为主力产层,气水关系十分复杂,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和产能评价部署。基于试气、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苏里格气田西部S48区产水气井和不产水气井生产曲线特征的差异性,将生产井划分为3种类型,即试气和生产中均无水型、试气无水但生产中出水型、试气和生产中均出水型,进而以生产动态资料和试气资料作为约束,分析出水井出水部位所对应的测井曲线特征。结果表明:试气无水但生产中出水井,若测井含气响应良好,试气结论为气层,生产出水的水源多为产层上下围岩中的地层水,若测井响应较差,试气结论为含气层,则生产出水的水源多为产层内的毛细管水;试气和生产中均出水型井,测井解释、试气结论多为气水同层,生产出水的水源多为产层内的自由水;将测井资料结合试气、生产资料综合分析,有利于判断气层、水层;含气层与气水同层测井响应特征相似,在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中均分布于气层区、干层区、水层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气藏中气层、含气层、气水同层、干层、水层的纵向配置关系,将气水分布纵向特征划分为5种类型,即纯气型、上气下水型、上干/水下气型、气水共存型、气层与干/水层间互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气水分布,分别提出了工程改造措施。

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分析及测井识别——以伊陕斜坡马五段为例

李百强, 张小莉, 王起琮, 郭彬程, 郭艳琴, 尚晓庆, 程浩, 卢俊辉, 赵希

2019, Vol.31(5): 70–83    摘要 ( 213 )    PDF (9395 KB) ( 21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8

为研究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的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并进行定量划分,明确白云岩成岩相的空间展布及其有利区,依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以及阴极发光分析等,结合X射线衍射和物性资料,对伊陕斜坡中东部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进行剖析,通过测井曲线的交会分析与软件的综合应用,构建了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识别标准。结果表明,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可划分为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浅埋藏活跃回流渗透云化亚相、浅埋藏隐伏回流渗透云化亚相、钙质胶结相和泥质充填相等6类;以Pe-DEN,RLLD-DEN交会及RLLD-AC交会为代表的测井参数交会图法及软件综合应用是进行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不同成岩相单井纵向上定量识别与连续划分的有效方法;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在空间的分布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典型特征。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和浅埋藏活跃回流渗透云化亚相,其次为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浅埋藏隐伏回流渗透云化亚相储层分布最少。

基于SOM和模糊识别的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

仲鸿儒, 成育红, 林孟雄, 高世臣, 仲婷婷

2019, Vol.31(5): 84–91    摘要 ( 181 )    PDF (3973 KB) ( 24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09

碳酸盐岩储层受构造、沉积、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储层岩性复杂多样,基于测井资料开展岩性的识别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岩性识别方法存在泛化能力差,难以和地质经验相结合等问题,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古碳酸盐岩储层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Map,SOM)和模糊识别相结合的岩性识别方法。对岩性较为敏感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等6种测井参数,采用自组织映射以无监督形式挖掘测井参数的关系信息和拓扑结构,并采用模糊识别方法对自组织映射模型进行局部校正。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岩性识别正确率比传统模糊识别方法提高了7.3%,为岩性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联合稀疏表示的共偏移距道集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石战战, 夏艳晴, 周怀来, 王元君

2019, Vol.31(5): 92–100    摘要 ( 158 )    PDF (4827 KB) ( 36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0

受多解性和单道信号处理方法制约,传统基于稀疏表示的一维随机噪声压制方法面临着单道数据处理方法没有考虑有效信号的空间相关性,去噪的同时会损害有效波,以及稀疏表示算法具有多解性,相邻地震道处理结果差异大,难以适应信号空间变化的问题。叠前共偏移距道集中各波形均为水平同相轴,具有相同的双程旅行时间,各道信号具有相同的支撑。在该道集中利用联合稀疏表示进行随机噪声压制处理,能够兼顾信号的道间相干性和空间变化,降低算法的多解性,参与计算的各道在同一条件下获得最优稀疏表示,因此处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随机噪声的压制,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持有效信号,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油气田开发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及其矿场应用

贾红兵, 赵辉, 包志晶, 赵光杰, 毛伟, 李亚光

2019, Vol.31(5): 101–107    摘要 ( 221 )    PDF (1573 KB) ( 22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1

为明确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有效指导油田综合调整,提出应用图版评价开发效果的新思路。依据谢尔卡乔夫公式和Arps产量递减方程,考虑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相渗特征、井网密度、采出程度等因素,建立了一种开发效果评价图版。在海拉尔盆地A区块的应用实例表明,该图版评价结果与实际油田开发特征相匹配,对不同类别区块的开发规律及注水矛盾区分明显。在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A区块综合调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低渗透油田储层连通关系动静态综合评价方法

张志刚, 刘春杨, 刘国志

2019, Vol.31(5): 108–113    摘要 ( 147 )    PDF (1476 KB) ( 18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2

葡西油田G137区块水驱控制程度达79%,而油田却有50%以上油井因注水不受效关井,说明仅用水驱控制程度评价注采系统的适应性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将注采系统研究中连通关系细分为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并提出有效连通系数概念,即注水受效厚度与砂体静态连通厚度的比值;将常用的真水驱控制程度定义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的乘积。该方法实现了静态连通和动态连通的分阶段评价。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葡西油田试验区和G137区块注水受效差的本质区别,前者是由于砂体规模小、静态不连通所致,后者则是因为储层物性差、动态不连通所致。因此,对于低渗透油田,将油田开发的水驱控制程度考核指标分解为视水驱控制程度和有效连通系数进行考核更为合理。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

刘秀婵, 陈西泮, 刘伟, 王霞

2019, Vol.31(5): 114–120    摘要 ( 217 )    PDF (1766 KB) ( 31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3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吸液注入量、驱替流速、反应时间以及岩心渗透率对储层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吸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S-3能够显著提高动态渗吸驱油效率;渗吸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渗吸液注入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岩心渗透率越高时,动态渗吸驱油效率越高;随着驱替流速的增大,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动态渗吸驱油实验最优参数为:驱替流速为0.2 mL/min,渗吸液为0.5% HYS-3,渗吸液注入量为1.0 PV,反应时间> 48 h。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水吞吐动态渗吸驱油方案措施后,S油田5口井的日产油量是措施前的2倍多,含水率明显下降,增油效果显著。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2019, Vol.31(5): 121–128    摘要 ( 166 )    PDF (1875 KB) ( 20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4

为了研究低煤阶煤储层资源,结合低煤阶煤层气井的生产特征和气田地质模型资料,建立了低煤阶煤层气井数值模型,并进行了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明确了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基于储层物性划分,开展了低煤阶煤层气合理开发方式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采井纵向穿过J和T共2套煤层组,纵向储层控制程度高、排水量大,有助于降压解吸,增加单井产量;影响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有累计净厚度、渗透率、含气量、井距和含气饱和度;埋深 650 m的储层最优井距为700 m。该项研究为气田的有利区筛选和开发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黄广庆

2019, Vol.31(5): 129–133    摘要 ( 137 )    PDF (1742 KB) ( 16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5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对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有一定的要求。在室内砂岩岩心驱替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三次采油模式下的低矿化度水驱时,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均可提高采收率,且Ca2+的效果要好于Mg2+;只有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油藏油水系统低矿化度效应启动阈值时,采收率才会提高。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以及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由油藏油水系统决定的矿化度阈值,是实现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2019, Vol.31(5): 134–140    摘要 ( 135 )    PDF (2337 KB) ( 2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6

鄂尔多斯盆地长X油藏压力系数低、储层物性差,前期采用超前注水七点井网长水平井开发,初期单井产能有所提高,但含水率上升快。为了避免人工裂缝与腰部水线窜通,压裂时往往会有约200 m水平段无改造而浪费。同时,因超前注水油井生产等停较长时间,影响了新井贡献时率。借鉴致密油的开发经验,采用逆势思维的方法,提出“停止超前注水、减少注水井数量、减少水平段长度、密切割压裂和体积压裂相结合”转变开发方式的思路,优化注水方式、开采井网、水平段长度和压裂工艺参数等,并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形成的五点法短水平井密切割体积压裂开发技术效果较好,地层能量得到快速补充,含水率快速上升得到控制,缩短了油井因超前注水产生的等停时间,提高了新井贡献时率30%,减少的注水井数量和水平段长度使成本节约20%,每百米水平段产能较前期增加88%,该成果为同类超低渗致密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石油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张家滩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及能量演化特征

王跃鹏, 刘向君, 梁利喜

2019, Vol.31(5): 149–160    摘要 ( 171 )    PDF (5395 KB) ( 24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8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张家滩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及其对井壁失稳的影响,首先应用扫描电镜对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后钻取标准岩样,开展室内声学、力学试验,研究陆相页岩声学、力学及能量演化特征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张家滩陆相页岩孔隙和裂缝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在不同层理方向存在明显差异;页岩声学、力学参数及能量演化特征均具有极强的各向异性。钻井方向与层理法线的夹角对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气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及现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2019, Vol.31(5): 161–168    摘要 ( 190 )    PDF (2983 KB) ( 18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190519

压裂改造是提高油田产量、改善井筒附近储层物性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多段压裂体积改造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导致井筒附近形成了复杂的缝网体积,因此,加强对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试井模型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体积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的渗流特征,建立径向复合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耦合储层与裂缝模型解求得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半解析解,应用Duhamel原理得到考虑井储和表皮影响的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求得实空间井底压力,并绘制实空间压力动态特征曲线。根据压力导数曲线特征划分流动阶段,通过模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裂缝不对称、裂缝夹角、裂缝分布方式、内区半径和流度比对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不对称交错分布有助于增大裂缝控制面积,从而减少流体流入井筒的压力消耗,早期阶段对应的压力曲线也越低;内区半径越大,压裂改造效果越明显,对应压力曲线越靠下。该模型可为多段压裂水平井所形成的复杂裂缝试井资料解释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