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5): 838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5.017
白晓寅,郭娟娟,陈永波,王斌,黄玉
BAI Xiaoyin, GUO Juanjuan, CHEN Yongbo, WANG Bin, HUANG Yu
摘要:
类似于陆梁油田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 井区的首要任务。该区的主 力油层之一呼图壁河组多发育辫状河河道砂,其地震剖面同相轴横向连续性差,加之该区钻井少且分布 不均,因此低幅度构造的层位精细等时追踪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难题,利用S 变换时频分析特征,建立了 典型沉积旋回体的地震旋回特征模型以及S 域的时频响应特征模型,通过二维谱与单井沉积旋回联合标 定,建立了整个工区精细的等时沉积格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控制下进行杂乱地震反射特征 的低幅度构造精细追踪,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圈闭6 个,叠合面积达221 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2 口井 位。经实钻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 高雷,朱筱敏,吕雪雁,等.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中侏罗统沉积相[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5):464-468. [2]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等.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岩性油气藏,2007,19(1):1-8. [3] 周静毅.基于地震剖面特征的属性分析[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5. [4] 周强,朱仕军,文中平,等.S 变换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2):259-262. [5] 程玉红,郭彦如,郑希民,等.井震多因素综合确定的解释方法与应用效果[J].岩性油气藏,2007,19(2):97-101. [6] 卫平生,潘建国,张虎权,等.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J].岩性油气藏,2010,22(2):1-6. [7] Pinnegar C R,Mansinha L. The Bi-Gaussian S-transform[J]. SIAM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2003,24(5):1 678-1 692. [8] Pinnegar C R,Mansinha L A. Method of time-time analysis:The TTtransform[J].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2003,13(4):588-603. [9] 邹文. 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5. [10] 白晓寅.基于地震波衰减理论的地层吸收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11] Jnassne A. Oality Porpeyrt of the Gaussina wnidows Pecortgrma[J].IEEE Transactions on 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ecssing,1991,39(1):11-13. [12] 刘丽娟,王山山.广义S 变换窗函数的分析和改进[J].岩性油气藏,2007,19(2):76-79. [13] 惠晓宇,刘洪.HHT 方法在研究地震旋回体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624-628. [14] 柏涛,徐志伟.层序地层学在隐蔽圈闭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1):73-78. [15] 董洁,陈世悦,袁波.时频分析精细划分欢喜岭地区地层层序[J].断块油气田,2010,17(2):146-149. [16] 董波.时频分析在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04,22(4):16-19. [17] 宋传春.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J].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4]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5] | 李丰丰, 倪小威, 徐思慧, 魏新路, 刘迪仁. 斜井各向异性地层随钻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及快速校正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61-168. |
[6] | 吕栋梁, 杨健,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45-159. |
[7]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8] |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31-141. |
[9]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43-51. |
[10] | 张猛. 基于GPU并行加速的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48-153. |
[11] | 张皓宇, 李茂, 康永梅, 吴泽民, 王广.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77-188. |
[12] | 朱苏阳, 李冬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0-188. |
[13]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14]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15] | 关华, 郭平, 赵春兰, 谭保国, 徐冬梅. 渤海湾盆地永安油田永66区块氮气驱油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9-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