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5): 11311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5.014
李凡异1,狄帮让2,魏建新2,徐建永1,武爱俊1 ,康 波1
Li Fanyi1, Di Bangrang2, Wei Jianxin2, Xu Jianyong1, Wu Aijun1, Kang Bo1
摘要:
针对在碳酸盐岩溶洞储层地震响应研究中出现的“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溶洞体宽度增大而增强”的现象,以空间子波概念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地质体宽度与偏移剖面反射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地震正演实验加以验证。研究表明:当地质体宽度较小时,偏移剖面反射振幅随地质体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地质体宽度大于振幅临界宽度时,反射振幅受地质体宽度影响较小;振幅临界宽度与地震波长成正比,与最大出射角正弦值成反比,其值可通过地震正演实验获得,这有助于对小尺度岩性体地震振幅的定量研究。
[1] 周新源,杨海军,韩剑发,等.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4):67-77. |
[1] | 周洪锋, 吴海红,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85-97. |
[2] | 王亮, 苏树特,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9-31. |
[3] | 李晓辉,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志萍, 王启明. 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93-103. |
[4] |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54-163. |
[5]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6] | 刘宗堡, 李雪,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13. |
[7] | 张本健, 田云英, 曾琪, 尹宏, 丁熊. 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20-28. |
[8] | 马永平, 张献文, 朱卡, 王国栋, 潘树新, 黄林军, 张寒, 关新. 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57-70. |
[9] | 袁选俊, 周红英,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11. |
[10] | 吴青鹏, 吕锡敏, 陈娟, 周在华, 袁成.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54-62. |
[11] | 杨文杰, 胡明毅, 苏亚拉图, 刘昌, 元懿, 李金池. 松辽盆地苏家屯次洼初始裂陷期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59-68. |
[12] | 薛辉, 韩春元, 肖博雅, 王芳, 李玲. 蠡县斜坡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69-80. |
[13] | 李宏涛, 马立元,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78-89. |
[14] | 赵汉卿, 温慧芸, 穆朋飞, 李超, 吴穹螈. 垦利A油田沙三上段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37-44. |
[15] | 仲米虹, 唐武. 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北轮南地区三叠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8-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