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2): 222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2.004
王华1, 郑荣才2, 周祺2, 李凤杰2, 魏钦廉2
WANG Hua1, ZHENG Rongcai2, ZHOU Qi2, LI Fengjie2, WEI Qinlian2
摘要: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一套碎屑沉积, 自上而下被划分为山1(P1s1) 和山2( P1s2) 等2 个岩性段, 其中山2 段是长北气田主力产层。在岩心描述、岩矿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山2 段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长北气田范围内, 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 次为前缘相, 其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文中采用层序- 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技术方法, 详细描述了山2 段砂体的展布特征, 为储层预测和描述提供了可靠依据。
[ 1]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130- 150. [ 2] 付锁堂, 田景春, 陈洪德, 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3, 30( 3) : 236-241. [ 3] 张晓莉, 谢正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24( 6) : 24- 30. [ 4] 武明辉, 张刘平, 陈孟晋.榆林气田山西组2 段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 4) : 477- 479. [ 5] 李士祥, 胡明毅, 李霞, 等.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山西组2 段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10( 2) : 31-36. [ 6] 席胜利, 王怀厂, 秦伯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物源分析[ J] .天然气工业, 2002, 22( 2) : 21- 24. [ 7] 庞雄奇, 陈冬霞, 张俊.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1- 8. [ 8] 郑荣才, 柯光明, 文华国, 等.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河流相砂体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4, 31( 6) : 641-647. [ 9] 郑荣才, 文华国, 梁西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J] .矿物岩石, 2002, 22( 4) : 66- 74. |
[1] | 闫建平, 罗静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唐洪明, 胡钦红. 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模式及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60-71. |
[2] | 徐兴荣, 苏勤, 孙甲庆, 曾华会, 肖明图, 刘梦丽. 高精度组合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32-139. |
[3] | 吴伟, 邵广辉, 桂鹏飞, 张虔, 魏浩元, 李国利, 任盼亮. 基于电成像资料的裂缝有效性评价和储集层品质分类——以鸭儿峡油田白垩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02-108. |
[4] | 刘冬冬, 杨东旭, 张子亚, 张晨, 罗群, 潘占昆, 黄治鑫. 基于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的致密储层裂缝识别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76-85. |
[5] | 赵搏志, 林畅松, 李浩, 王媛, 孙彦达, 何海全, 王清龙. 南哈Marsel探区Asa区块下石炭统岩溶储层精细刻画及分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97-111. |
[6] | 陈可洋. 逆时成像技术在大庆探区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91-100. |
[7] | 唐海全. 随钻方位伽马数据成像处理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0-115. |
[8] | 周 文,尹太举,张亚春,李伟强,王冬冬 . 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青西油田下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111-118. |
[9] | 张大权,邹妞妞,姜 杨,马崇尧,张顺存,杜社宽 . 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研究——以准噶尔盆地火山岩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1): 108-114. |
[10] | 陈可洋,陈树民,李来林,吴清岭,范兴才,刘振宽. 地震波动方程方向行波波场分离正演数值模拟与逆时成像[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4): 130-136. |
[11] | 何风,刘瑞林,白亚东,任双双. 蚁群算法在 FMI 成像测井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114-117. |
[12] | 陈可洋,吴清岭,范兴才,陈树民,李来林,刘振宽. 地震波逆时偏移中不同域共成像点道集偏移噪声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118-124. |
[13] | 曹宇,张超谟,张占松,张冲,熊镭. 裂缝型储层电成像测井响应三维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92-95. |
[14] | 王华忠,冯波,李辉,王雄文,胡江涛. 各种速度分析与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5): 1-11. |
[15] | 任浩然,王华忠,黄光辉. 地震波反演成像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5): 1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