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2): 949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2.019
刘卫华,高建虎,陈启艳,董雪华
LIU Weihua,GAO Jianhu,CHEN Qiyan,DONG Xuehua
摘要:
研究区位于苏里格气田,储层段砂岩与泥岩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阻抗等参数相互叠置,造成在该区使用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难以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为此,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了以地震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弹性阻抗分析、流体替换及AVO 特征分析为基础的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的弹性物理参数能够很好地区分砂岩和泥岩,并确定对储层或含气性敏感的参数;利用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不仅可以很好地识别砂岩和泥岩,而且还可以区分气层和非气层;利用AVO 属性可以预测盒8 段砂岩是否含气,但不能预测该气层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所有这些研究为在该工区开展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研究提供了依据,使得储层预测更具有针对性。
[1] 邹新宁,孙卫.盒8 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及地震响应模型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2):21-25. [2] 刘锐娥,孙粉锦,拜文华,等.苏里格庙盒8 气层次生孔隙成因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47-49. [3] 黄中玉.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和谱分解的储层描述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1):62-71. [4] 马中高,周巍,孙成龙.地震岩石物理分析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J].物探与化探,2006,30(3):260-265. [5] 王元君,冉建斌,肖伟.基于测井资料岩石物理模拟的储层识别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6):644-650. [6] 徐伯勋,白旭滨,于常青.地震勘探信息技术提取、分析和预测[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1. [7] 王卫红,姜在兴,潘仁芳.AVO 交会分析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18(2):5-8. [8] 黄云峰,杨占龙,郭精义,等.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17(5):739-742. [9] 张盟勃,史松群,潘玉.叠前反演技术在苏里格地区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7,19(4):91-94. [10] 王大兴,于波,张盟勃,等.地震叠前分析技术在子洲气田的研究与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0(1):95-100. [11] 马中高,管路平,贺振华,等.利用模型正演优选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J].石油学报,2003,24(6):35-39. [12] Connolly P. Elastic impedance[J]. The Leading Edge,1999,18(4):438-452. [13] Gassmann F. Elastic waves through a packing of spheres [J].Geophysics,1951,(16):673-685. [14] Castagna J P,Swan H W,Foster D J. Framework for AVO gradient and intercept interpretation[J]. Geophysics,1998,(63):948-956. |
[1] | 徐中波, 汪利兵, 申春生, 陈铭阳, 甘立琴. 渤海蓬莱19-3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00-107. |
[2] | 张昌民, 张祥辉, ADRIAN J. Hartley,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朱锐. 分支河流体系分类初探[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15. |
[3] | 马东烨, 陈宇航, 赵靖舟, 吴伟涛, 宋平, 陈梦娜.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河流相砂体构型要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63-73. |
[4] | 任梦怡, 胡光义, 范廷恩, 范洪军. 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构型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41-151. |
[5] | 李晓辉,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志萍, 王启明. 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93-103. |
[6] | 陈袁, 廖发明, 吕波, 贾伟, 宋秋强, 吴燕, 亢鞠, 鲜让之.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古近系离散裂缝表征与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04-116. |
[7] | 易志凤, 张尚锋, 王雅宁, 徐恩泽, 赵韶华, 王玉瑶. 差异曲率下的曲流河点坝砂体定量表征——以黄河源区白河现代沉积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34-42. |
[8] | 龙明, 刘英宪, 陈晓祺, 王美楠, 于登飞. 基于曲流河储层构型的注采结构优化调整[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45-154. |
[9] | 甘立琴, 苏进昌, 谢岳, 李超, 何康, 来又春. 曲流河储层隔夹层研究——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28-134. |
[10] | 张辉, 吴子瑾, 周伟, 于兴河, 孙乐, 胡勇, 谭程鹏. 北部湾盆地WZA区流一上亚段源-汇分析及沉积相展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55-66. |
[11] | 朱茂, 朱筱敏, 曾洪流, 董艳蕾, 刘畅, 郑荣华.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赵皇庄—肃宁地区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59-67. |
[12] | 唐 武,王英民,仲米虹 . 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 以桑塔木地区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34-41. |
[13] | 魏洪涛. 辽中凹陷北部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数值模拟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183-188. |
[14] | 董凤玲,周华东,李志萱,陈莹莹,毕玉帅,王磊. 卫42 断块特低渗油藏挖潜调整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5): 113-116. |
[15] | 白振华,詹燕涛,王赢,曾丽媛. 苏里格气田苏14 井区盒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1): 56-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