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3): 909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8
韩雪芳,朱筱敏,董艳蕾
HAN Xuefang,ZHU Xiaomin,DONG Yanlei
摘要:
根据岩心、常规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辽东湾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岩性以片麻岩类和碎裂岩类为主,局部出现变质花岗岩,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变质花岗岩和碎裂岩含油性较好,片麻岩较差。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物性整体相对较好,但非均质性强。在常规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变质岩有利储层正差异明显;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中,声波时差测井和中子测井值高,密度测井值低。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有利储层厚度在西部较薄,东部较厚。系统研究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的四性特征,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1] 周心怀,项华,于水,等.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17-20. [2] 刘孟慧,赵澄林.辽东湾下第三系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1):1-9. [3] 周心怀,余一欣,魏刚,等.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 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石油学报,2008,29(6):837-840. [4] 邓津辉,武强,周心怀,等.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 油气藏成藏期次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4):437-540. [5] 乐昌硕.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52-185. [6] 赵澄林,刘孟慧,胡爱梅,等.特种油气储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48-71. [7] 张学汝,陈和平,张吉昌,等.变质岩储集层构造裂缝研究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67. [8] 孔令福.冷124 井区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测井解释及其评价[J].特种油气藏,1996,3(1):6-10. [9] 黄太明.牛心坨地区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10(5):22-25. [10] 高世臣,郑丽辉,邢玉忠.辽河盆地太古界变质岩油气储层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1-4. [11] 王玉华,张吉光,张海军.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布达特群变质岩储层特征及勘探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2):23-26.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3]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4] |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69-177. |
[5] | 李传亮,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63-171. |
[6] | 李志远, 杨仁超, 张吉, 王一, 杨特波, 董亮. 天然气扩散散失率定量评价——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76-84. |
[7] | 马乔雨, 张欣, 张春雷, 周恒, 武中原. 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横波速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11-120. |
[8] | 龙盛芳, 王玉善, 李国良, 段传丽, 邵映明, 何咏梅, 陈凌云, 焦煦.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59-69. |
[9] | 侯科锋, 李进步, 张吉, 王龙, 田敏.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未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15-125. |
[10] | 孙会珠, 朱玉双, 魏勇, 高媛. CO2驱酸化溶蚀作用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36-142. |
[11] | 钱真, 李辉, 乔林, 柏森. 碳酸盐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作用机理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59-165. |
[12] | 田清华, 刘俊, 张晨, 王文胜, 黄丹.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33-42. |
[13] | 柳娜, 周兆华, 任大忠, 南珺祥, 刘登科, 杜堃. 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与山1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4-25. |
[14] | 黄广庆.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9-133. |
[15] | 冯强汉, 阳生国, 熊哲, 高航, 张佳超, 杨懿, 杨振. 苏里格气田西部S48区气水分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6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