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6): 131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6.003
李文龙,牟中海,屈信忠,滕贤清,黄婧
LI Wen-long1, MU Zhong-hai1, QU Xin-zhong2, TENG Xian-qing2, HUANG Jing1
摘要: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 井区E1+2和E31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 和E31 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 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 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 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1] 刘宝珺,张锦泉.沉积成岩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79-92. [2] 张富贵,刘家铎,孟万斌.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1):30-36. [3] 邢宇.东风港油田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4] 刘云田,杨少勇.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沉积物源及储集层物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5,26(4):360-362. [5] 马达德,王少依,寿建峰,等.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储层[J].古地理学报,2005,7(4):519-528. [6] 付锁堂.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J].沉积学报,2010,28(2):373-379. [7] 杜红权,朱如凯,何幼斌,等.柴西南地区古—新近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中国地质,2010,37(1):152-158. [8] 付玲,张子亚,付锁堂,等.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5):494-500. [9] 窦同君,王文广,刘国范,等.松辽盆地泰康地区中部含油组合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0,24(2):1-4. [10] 钟金银,戴鸿鸣,王满.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0,22(3):38-42. [11] 杜海峰,于兴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 油组成岩作用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3):38-43. [12] 王峰,田景春,李凤杰,等.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盒8 储层成岩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4):18-22. [13] 付国民,李鑫,梁志录,等.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377-381. [14] 何会,牟中海,朱玉洁,等.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21 储层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4):34-39. [15] 黄思静,黄培培,王庆东,等.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7,19(3):7-13.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3]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4] | 窦立荣, 李志,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9. |
[5] | 郭海峰, 肖坤叶,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17-126. |
[6] | 何雁兵, 肖张波, 郑仰帝, 刘君毅, 易浩, 赵庆, 张月霞, 贺勇.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转换带中生界陆丰7-9潜山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8-28. |
[7] | 倪新锋, 沈安江, 乔占峰, 郑剑锋, 郑兴平, 杨钊.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44-158. |
[8] | 郑华, 康凯, 刘卫林, 龚敏, 陈善斌. 渤海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主控因素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29-38. |
[9]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10] |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45-53. |
[11] | 黄雅睿, 杨剑萍, 卢惠东, 李宇志, 黄志佳, 党鹏生, 房萍, 牟瑛顺. 东营凹陷营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4-23. |
[12] | 何贤, 闫建平, 王敏, 王军, 耿斌, 李志鹏, 钟光海, 张瑞湘.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与采油产能关系——以东营凹陷南坡F154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06-117. |
[13]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4] | 田晓平, 张汶, 周连德, 沈孝秀, 郭维. 南堡凹陷二号断裂带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93-101. |
[15]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