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5): 11111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5.022
欧阳传湘1,邓志颖1,张伟2
OUYANG Chuanxiang1, DENG Zhiying1, ZHANG Wei2
摘要:
塔里木油田轮古7 井区油藏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为了研究该储层在开采过程中的伤害因 素,在了解其岩石性质及矿物成分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分析了轮古7 井区三叠系油 藏储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高岭石含量高的中—高孔、中—高渗油藏不一定存在速敏损害;由长石溶蚀 改造而产出并局限于长石颗粒铸模内的高岭石引发的储层潜在速敏损害较小,碱敏损害较大;呈包膜形 式产出并以石英为主的碎屑颗粒表面的伊利石对储层潜在速敏损害较小;呈片状以孔隙充式填产出的伊/ 蒙混层主要引发水敏效应。另外,轮古7 井区三叠系油藏还具有中等偏强碱敏、中等水敏、中等偏弱酸敏 和无速敏的特征。
[1] 李群,郭建华,郭原草,等.华池油田华152 区低渗透砂岩储层敏感性及其形成机理[J].矿物岩石,2009,29(2):79-83. [2] Sun Wei,Qu Zhihao,Tang Guoqing.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in Low Permeable Rock Using Sandstone Micro-Model [R].SPE 86964,2004:1-10. [3] 夏长淮,周海彬,邹士雷.下寺湾李家塔油田长2 段储层敏感性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4):219-222. [4] 孙康,李国艳,王波,等.切12 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0,22(增刊):50-53. [5] 朱斌.地层矿物与速敏性[J].油田化学,1994,11(1):1-4. [6] 吴亚红,赵仁保,刘清华.低渗储层敏感性实验方法及评价研究[J].钻采工艺,2009,32(5):87-90. [7]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行业标准SY/T 5358-2002 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5-14. [8] 王尤富,袁贵峰.平湖油田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3):103-104. [9] 王勇毅,石磊.油气储层敏感性伤害机理识别方法及应用实例[J].河南石油,2003,17(4):25-29. [10] 王海军,邓媛,段春节,等.大牛地气田储层伤害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4):126-128.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屈卫华, 田野, 董常春, 郭小波, 李立立, 林斯雅, 薛松, 杨世和.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134. |
[3] | 黄向胜, 闫琢玉,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67-76. |
[4]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5] | 王社教, 施亦做, 方朝合, 曹倩, 任路. 中国油田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23-32. |
[6] | 郭永伟, 闫方平, 王晶, 褚会丽, 杨建雷, 陈颖超, 张笑洋.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固相沉积规律及其储层伤害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53-161. |
[7] | 严敏, 赵靖舟, 曹青, 吴和源, 黄延昭.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49-58. |
[8] | 黄芸, 杨德相, 李玉帮, 胡明毅, 季汉成, 樊杰, 张晓芳, 王元杰. 冀中坳陷杨税务奥陶系深潜山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70-80. |
[9] | 孙会珠, 朱玉双, 魏勇, 高媛. CO2驱酸化溶蚀作用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36-142. |
[10] | 崔永正, 姜瑞忠, 郜益华, 乔欣, 王琼. 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井CO2驱试井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72-180. |
[11] | 郑玉飞, 李翔, 徐景亮, 郑伟杰, 于萌. 储层非均质性对自生CO2调驱效果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22-128. |
[12] | 周瑞, 苏玉亮, 马兵, 张琪, 王文东. 随机分形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61-168. |
[13] | 刘秀婵, 陈西泮, 刘伟, 王霞.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14-120. |
[14] | 唐梅荣, 张同伍, 白晓虎, 王泫懿, 李川. 孔喉结构对CO2驱储层伤害程度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13-119. |
[15] | 王香增, 孙晓, 罗攀, 穆景福. 非常规油气CO2压裂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