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5, Vol. 27 ›› Issue (3): 667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5.03.010
孙春燕1,2,胡明毅1,2,胡忠贵1,2,薛 丹1,2,刘诗宇1,2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沉积。 通过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特征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 2 种亚相,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较发育。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
泉四段进行层序划分,结合砂泥岩分布规律,编制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其垂向演化规律。 研究认为,泉四段内部可划分出 Q4-SSC1~Q4-SSC7 等 7 个短期旋回,其中, Q4-SSC7 时期水体达到最深,研究区内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Q4-SSC1 时期河道砂体最为发育,为储集层发育的最佳时期。 泉四段
自上而下经历了由三角洲平原到三角洲前缘水体由浅变深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反映了研究区泉四段沉积时期为一次湖侵的沉积过程。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周洪锋, 吴海红,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85-97. |
[3] | 尹艳树, 丁文刚, 安小平, 徐振华.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三叠系长611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37-49. |
[4]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5] | 王亮, 苏树特,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9-31. |
[6] |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14. |
[7] | 李晓辉,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志萍, 王启明. 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93-103. |
[8] |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54-163. |
[9]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10] | 刘宗堡, 李雪,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13. |
[11] | 罗浩渝, 陈军, 章学岐, 孟祥霞, 赵凤全, 吴少军, 郭璇.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以库车坳陷南斜坡巴西改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70-80. |
[12] | 张本健, 田云英, 曾琪, 尹宏, 丁熊. 四川盆地西北部三叠系须三段砂砾岩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20-28. |
[13] | 马永平, 张献文, 朱卡, 王国栋, 潘树新, 黄林军, 张寒, 关新. 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57-70. |
[14] | 袁选俊, 周红英,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11. |
[15] | 吴青鹏, 吕锡敏, 陈娟, 周在华, 袁成.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54-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