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4): 969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4.019
傅春梅1,唐海1,邹一锋1,吕栋梁1,傅春燕2#br#
FU Chunmei1,TANG Hai1,ZOU Yifeng1,LV Dongliang1,FU Chunyan2
摘要:
苏里格气田致密低渗储集层具有很强的压敏性。文章通过岩心应力敏感实验研究了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不可逆损害率为0.55%~24%,平均为8.1%。利用平面径向流理论推导出了考虑应力敏感的气井压力公式,利用该公式可定量分析应力敏感对气井废弃压力的影响,再结合简易的采收率计算方法研究了应力敏感对采收率的影响。
[1] 张李,张茂林,梅海燕,等.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07,14(3):55-58. [2] 张琰,崔迎春.低渗气藏应力敏感性及评价方法的研究[J].现代地质,2001,15(4):453-457. [3] 向阳,向丹,杜文博.致密砂岩气藏应力敏感的全模拟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29(6):617-620. [4] 张风义,岳湘安,庞宏伟.低渗砂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1):69-71. [5] 王道富,付金华,雷启鸿,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岩性油气藏,2007,19(3):126-130. [6] 杨秋莲,李爱琴,孙燕妮,等.超低渗储层分类方法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4):51-56. [7] 刘鹏程,王晓冬,李素珍,等.地层压敏对低渗透气井产能影响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37-41. |
[1] | 孙汉骁, 邢凤存, 谢武仁, 钱红杉.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21-135. |
[2] | 岳世俊, 刘应如, 项燚伟, 王玉林, 陈汾君, 郑长龙, 景紫岩, 张婷静. 一种水侵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53-160. |
[3] | 张振华, 张小军, 钟大康, 苟迎春, 张世铭.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29-39. |
[4] | 司马立强, 马骏, 刘俊丰, 杨会洁, 王亮, 赵宁. 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0. |
[5] | 方锐, 蒋裕强, 陈沁, 曾令平, 罗宇卓, 周亚东, 杜磊, 杨广广.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47-58. |
[6] | 完颜泽, 龙国徽, 杨巍, 柴京超, 马新民, 唐丽, 赵健, 李海鹏.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及其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94-102. |
[7] | 杨韬政, 刘成林, 田继先, 李培, 冉钰, 冯德浩, 李国雄, 吴育平. 柴达木盆地大风山凸起地层压力预测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96-107. |
[8] | 夏青松, 陆江, 杨鹏, 张昆, 杨朝屹, 聂俊杰, 朱云舫, 李立芳.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32-144. |
[9] | 李国欣, 石亚军,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地质认识新进展及重要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 |
[10] | 任梦怡, 胡光义, 范廷恩, 范洪军. 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构型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41-151. |
[11] | 文华国, 梁金同,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16. |
[12] |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45-53. |
[13] | 赵思思, 李建明, 柳金城, 李积永, 崔俊.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TSR与储层改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66-74. |
[14] | 杜江民, 龙鹏宇,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10. |
[15] | 李翔, 王建功, 李飞, 王玉林, 伍坤宇, 李亚锋, 李显明. 柴达木盆地西部始新统湖相微生物岩沉积特征——以西岔沟和梁东地区下干柴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63-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