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1): 818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1.016
周刚1,郑荣才2,罗韧3,刘划一1,文华国2
ZHOU Gang1, ZHENG Rongcai2, LUO Ren3, LIU Huayi1, WEN Huaguo2
摘要:
环开江—梁平海槽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川东地区长兴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 通过露头、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研究区台地边缘生物礁内部结构及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礁在海槽周缘不同部位的发育特征及储层特征差别较大,按其发育规模可分为丘礁和点礁。 礁的生长发育受控于古地貌和海平面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生长演化阶段和储层特征。 相对而言,点礁生长持续时间较短、储层厚度较小、储集性能较差,丘礁生长持续时间较长、储层厚度较大、储集性能较好。 研究区台缘生物礁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其中台缘丘礁的孔、渗性明显好于台缘点礁,而台缘点礁中长二时期的点礁其孔、渗性又明显好于长一时期的点礁。
[1] 王一刚,文应初,张帆,等.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1998,18(6):10-15. [2] 郑荣才,胡忠贵,冯青平,等.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2007,27(4):78-84. [3] 洪海涛,王一刚,杨天泉,等.川北地区长兴组沉积相和生物礁气藏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8,28(1):38-41. [4] 张延充,杨爱国,梅燕,等.泛开江—梁平海槽及勘探有利相带地震预测[J].天然气工业,2009,29(10):28-30. [5] 李登华,唐跃,殷积峰,等.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J].中国地质,2006,33(2):427-435. [6] 周刚,郑荣才,王炯,等.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J].岩性油气藏,2009,21(1):15-21. [7] 文华国,郑荣才,党录瑞,等.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0,22(2):24-29. [8] 赵文光,郭彤楼,蔡忠贤,等.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控制因素[J].现代地质,2010,24(5):951-956. [9] 李国军,郑荣才,唐玉林,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7,19(4):64-70. [10] 张继庆,李汝宁,官举铭,等.四川盆地及邻区晚二叠世生物礁[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 库兹涅佐夫B R.礁地质学及礁的含油气性[M].李建温,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78. [12] 殷鸿福,童金南,丁梅华,等.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4,19(5):627-632. [13] 陈中强.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J].岩相古地理,1995,15(3):34-39. [14] 周刚,郑荣才,罗平,等.川东华蓥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地质事件与元素地球化学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37(增刊):101-110.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3] | 李道清, 陈永波,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23-35. |
[4]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5] | 卞保力, 刘海磊,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96-105. |
[6] | 范蕊, 刘卉, 杨沛广, 孙星, 马辉, 郝菲, 张珊珊. 阿曼盆地A区白垩系泥岩充填型碳酸盐岩溶蚀沟谷识别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72-81. |
[7] | 司马立强, 马骏, 刘俊丰, 杨会洁, 王亮, 赵宁. 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0. |
[8] | 余海波.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72-79. |
[9] | 朱志良, 高小明. 陇东煤田侏罗系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86-94. |
[10] | 温康, 闫建平, 钟光海, 井翠, 唐洪明, 王敏, 王军, 胡钦红, 李志鹏. 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95-105. |
[11] | 未志杰, 康晓东. 煤层气藏强化采收全流固耦合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81-188. |
[12] | 李志远, 杨仁超, 张吉, 王一, 杨特波, 董亮. 天然气扩散散失率定量评价——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76-84. |
[13] | 王昌进, 张赛, 徐静磊. 基于渗透率修正因子的气体有效扩散系数分形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62-168. |
[14]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15] |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1-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