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ming Oil Shale, hydrocarbon-generation kinetics, source rock of coal measures, geological model,Qiongdongnan Basin,"/>
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6): 202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6.004
付小东1,饶 丹2,秦建中2,申宝剑2,许 锦2,杨振恒2
摘要:
为研究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七段(J2d7)页岩油形成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与岩心观察、地质实验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对 J2d7 泥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 J2d7 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J2d7 泥页岩段岩性组合类型多样,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发育多种储油孔隙类型;氯仿沥青“A”与 S1 等指数较高,表明 J2d7 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滞留油含量。 综合研究后认为,柴北缘地区J2d7 泥页岩段具备形成页岩油的地质条件,是该区大煤沟组页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层段,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等地区是页岩油勘探的相对有利区。
[1]罗群,庞雄奇.海南福山凹陷顺向和反向断裂控藏机理及油气聚集模式[J].石油学报,2008,29(3):363-367. [2]张立含,王旭,刘心宇,等.断裂在斜坡区油聚集中的作用——— 以松辽盆地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2),36-40. [3]付广,刘博,吕延防.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岩性油气藏,2008,20(1):21-26. [4]付广,张超群.气源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关系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3,25(1):51-55. [5]付广,郭杜军.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分布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J].岩性油气藏,2009,21(3):7-11. [6]于利民,马世忠,孙雨,等.榆树林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规律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1):1-4. [7]于丹,吕延防,付晓飞,等.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对深层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地质论评,2010,56(2):237-245. [8]庞晶,钱根宝,王彬,等.新疆H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密封性评价[J].天然气工业,2012,32(2):83-85. [9]易立.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断源储盖组合样式及其对成藏的控制[J].中国石油勘探,2013,18(5):10-14. [10]吕志洲,李旻,田军,等.一种改进后的断裂封堵性研究方法———以龙门山冲断带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3):325-336. [11]付晓飞,方德庆,吕延防,等.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3):328-336. [12]罗群.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性及其控藏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5):474-479. [13]陈伟,吴智平,侯峰,等.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J].石油学报,2010,31(5):774-780. [14]付广,周亮,安立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与油气聚集———以南堡凹陷东一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2,24(4):8-12. [15]付晓飞,许鹏,魏长柱,等.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J].地学前缘,2012,19(6):200-212. [16]吕延防,付广,付晓飞,等.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93-95. [17]吴智平,陈伟,薛雁,等.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J].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18]程海生,杨风丽.油气田断层封闭性综述[J].特种油气藏,2008,15(1):6-12. [19]马中振,庞雄奇,魏建设,等.乌尔逊—贝尔凹陷有利区预测与勘探目标优选[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45-48. [20]付广,史集建,吕延防.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的改进[J].石油学报,2012,33(3):414-418. [21]吕延防,沙子萱,付晓飞,等.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7,28(5):34-38. [22]张德梅,王桂萍,娄宪刚,等.测井曲线组合法求取泥质含量探讨[J].测井技术,2011,35(4):358-362 [23]付晓飞,付广,赵平伟.断层封闭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9,10(3/4): 54-62. [24]吕延防,黄劲松,付广,等.砂泥岩薄互层段中断层封闭性的定量研究[J].石油学报,2009,30(6):824-829. |
[1] | 黄向胜, 闫琢玉, 张东峰, 黄合庭, 罗程飞. 琼东南盆地Ⅱ号断裂带新生界多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67-76. |
[2] | 杨润泽, 赵贤正, 刘海涛, 李宏军, 赵长毅, 蒲秀刚.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源内和源下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10-125. |
[3] | 白雨, 汪飞, 牛志杰, 金开来, 李沛毅, 许多年, 陈刚强.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16-127. |
[4] | 刘阳平, 吴博然, 于忠良, 余成林, 王立鑫, 尹艳树. 辫状河砂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重构技术——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59-170. |
[5] | 屈童, 高岗, 徐新德, 王瑞, 甘军, 梁刚, 游君君.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泥质沉积规律模拟实验——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24-33. |
[6] | 赵静, 黄志龙, 刘春锋, 李天军, 蒋一鸣, 谭思哲, 黄鋆, 郭小波.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煤系烃源岩识别与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95-106. |
[7] | 冯德浩, 刘成林, 田继先, 太万雪, 李培, 曾旭, 卢振东, 郭轩豪.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盆地模拟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74-84. |
[8] | 谢明贤, 陈广坡, 李娟, 马凤良, 宋晓微. 海拉尔盆地外围凹陷南一段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24-33. |
[9] | 刘振峰. 油气地震地质模型述评[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9-29. |
[10] | 毛雪莲, 朱继田, 姚哲, 徐守立, 唐历山.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砂体成因与展布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60-68. |
[11] | 蔡佳.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相[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46-54. |
[12] | 武爱俊, 徐建永,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55-63. |
[13] | 吉鸿杰,邱振,陶辉飞,马东旭,廖朋,王琪. 烃源岩特征与生烃动力学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34-42. |
[14] | 张京思,揣媛媛,边立恩. 正演模拟技术在渤海油田 X 井区砂体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27-132. |
[15] | 戴危艳,李少华,谯嘉翼,刘诗宇 .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127-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