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3): 455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3.009
陈美婷1,田景春1,冯强汉2,3,蒙晓灵2,3,独育国3,王峰1
CHEN Meiting1,TIAN Jingchun1,FENG Qianghan 2,3,MENG Xiaoling 2,3,DU Yuguo3,WANG Feng1
摘要:
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高桥地区盒8 段气层组的岩石学特 征、孔隙类型及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主的盒8 段储层主要为石 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高岭石 晶间孔及原生粒间孔次之,见少量微裂缝。孔隙度平均为6.37%,渗透率平均为0.81 mD,为典型的低孔、 低渗储层。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平面上主要受物源、沉积相带的 控制,垂向上主要受压实和胶结作用控制,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3]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30-181. [4] 文华国,郑荣才,高红灿,等.苏里格气田苏6 井区下石盒子组盒8 段沉积相特征[J].沉积学报,2007,25(1):90-98. [5] 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5-105. [6] 曾允孚,夏文杰.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112-114. [7] 王峰,田景春,陈蓉,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 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9,27(2):238-245. [8] 杨奕华,包洪平,贾亚妮,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8,10(1):25-32. [9] 杨华,魏新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7,27(12):6-11. [10] 王峰,田景春,陈蓉,等.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盒8 砂岩储层控制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4):367-372. [11] 兰朝利,何顺利,张君峰,等.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45-48. [12] 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3):236-241. [13] 李振宏,席胜利,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J].世界地质,2005,24(2):174-181 [14] 李熙喆,张满郎,谢武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9,30(2):168-175. [15] 刘小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与孔隙成岩演化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3] | 唐述凯, 郭天魁, 王海洋, 陈铭.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69-177. |
[4]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5] | 卜旭强, 王来源, 朱莲花, 黄诚, 朱秀香.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缝洞型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52-160. |
[6] | 丛平, 闫建平, 井翠, 张家浩, 唐洪明, 王军, 耿斌, 王敏, 晁静. 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级别测井评价及展布特征——以川南X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77-188. |
[7] | 严敏, 赵靖舟, 曹青, 吴和源, 黄延昭.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49-58. |
[8] | 黄芸, 杨德相, 李玉帮, 胡明毅, 季汉成, 樊杰, 张晓芳, 王元杰. 冀中坳陷杨税务奥陶系深潜山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70-80. |
[9] | 刘博, 徐刚, 纪拥军, 魏路路, 梁雪莉, 何金玉. 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及微地震监测技术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72-180. |
[10] | 张雄, 王晓之, 郭天魁, 赵海洋, 李兆敏, 杨斌, 曲占庆. 顺北油田缝内转向压裂暂堵剂评价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170-176. |
[11] | 崔永正, 姜瑞忠, 郜益华, 乔欣, 王琼. 空间变导流能力压裂井CO2驱试井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72-180. |
[12] | 赵超峰, 贾振甲, 田建涛, 高荣锦, 张伟, 赵建宇. 基于井中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压裂效果评价——以吉林探区Y22井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61-168. |
[13] | 周瑞, 苏玉亮, 马兵, 张琪, 王文东. 随机分形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61-168. |
[14] | 刘秀婵, 陈西泮, 刘伟, 王霞.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14-120. |
[15]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